10月28日
耶穌的比喻
情詞迫切
「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甚麼給他擺上。』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加福音十一5-13。
耶穌的比喻大多談及天國是甚麼,但也有一些是出於門徒的問題,耶穌說這比喻之前,門徒請求祂教他們禱告,好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事實上,禱告是猶太人生活的一部份,正如今天的回教徒,每天五次跪地俯伏禱告是信仰的五大支柱之一。猶太人自小已經按照祖先的教導每天多次禱告,但自從約翰叫世人悔改,百姓才知道他們以往虛有其表的宗教生活根本不能討神的喜悅,因為這些只是虔誠的外表。現在他們請求耶穌教導他們如何禱告,認識禱告的正確態度。耶穌還教導他們如何向天上的父禱告,神好像父親一樣愛護兒女,對猶太人而言,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對不少現代人而言,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根本沒有父親,他們也很難向「天父」禱告。耶穌用這個比喻解釋父親和我們的密切關係。
有一個朋友在夜間從遠方來到家裡,發覺沒有甚麼可以招呼他,家無隔夜糧,當時不像今天有24小時營業的商店,隨時可以買食物充飢,他不得已向朋友叩門求救,古猶太人睡前要把床鋪好,安放在門口附近擋着大門,以防盜賊,所以若要開門,必定驚動全家。但他的朋友不願意起來,拒絕了他,因為孩子早已入睡,可是他「情詞逼切」(原文是不覺羞恥,大膽的)再三央求,打動了朋友的心,起來把食物送給他。耶穌解釋禱告的三部曲,不單要祈求,更要主動的尋找,繼而叩門,漸進式的不斷懇求天父,天上的父必定答應我們(不少信徒有難以啟齒的罪行,例如有關情慾的罪,不論是行為或思想上的,難以與別人分享請他們代禱,我們可以「情詞逼切」的大膽向神祈求,因為神已早知道我們的軟弱)。
我們不要以為求甚麼東西神一定會答應,因為父親最明白兒女的需要。我們求也求不着是因為我們妄求。學生求考試拿到A等成績,卻只付出D等的功夫,我們要求加薪升職,卻在工作上表現馬虎隨便,我們祈求兒女孝順,自己卻沒有花時間和耐性教導他們,以身作則,我們祈求身體健康,卻在飲食、娛樂、遊玩上糟蹋身體。我們祈求神賜福給我們,我們卻沒有按神的心意待人處事,難怪我們得不着應允。雖然我們不懂得祈求,但保惠師聖靈在我們心中教導和提醒我們。耶穌更補充那個父親不愛惜兒女,不把最好的給他們,天上的父豈會吝嗇,不把最好的給屬祂的兒女麼?勿忘「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我們若將神放在心中的第一位,神豈不會將聖靈給求祂的人麼!
蘇美靈、葉國樑著
摘自《耶穌的比喻》
承蒙天人出版社授權轉載 |
|
 |
《耶穌的比喻》 - 蘇美靈、葉國樑著 »»» 購買 »»»
耶穌的比喻主要針對當時的猶太人,特別是文士和法利賽人。這些比喻對廿一世紀的基督徒是當頭棒喝。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包括:
- 重價珠子、撒網比喻、大小兒子
- 獨生愛子、慈父兩子、誰是鄰舍
- 兩種禱告、十錠銀子、計算代價
- 婚筵禮服、真假謙卑、新舊東西、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