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工程进行中,期间或会有中断和不稳定的情况,请谅解,谢谢!
Vine Media
主页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联络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连结 | 手机网站 | 设定为首页
繁體
网上电台 随想随笔 信仰见证 认识真理 音乐分享 教会讲坛 创意短片 圣经灵修 讨论区
 
梁永善牧师

1979年   建道神学院神学学士 B.TH.
1986年   信义宗神学院道学硕士 M.DIV.
1999年   建道神学院教牧学博士 D.MIN

梁牧师于1986年至大埔开荒,建立基督教铭恩堂。其格言为“抵死有余”,意即尽用时间,把握每个机会服侍神、传福音,即使有一天离世也无憾。牧师着重讲道教导,信息庄谐并重,深入浅出,针对时弊,信仰与生活结合,会众藉此获益良多。

  牧师热爱群羊,视青少年如儿女,成年肢体如弟妹,甘心服侍,善于辅导,为其解决问题、助他们面对困难、与他们并渡困厄,与教导肢体要彼此相爱相顾。牧师看重福音使命,身体力行。现今仍进入区内基督教学校团契带领学生归主。替不同小组带领查经,并建立了两间分堂及科学园福音事工。

蒙神恩领,牧师在大众传媒上能为主作工,除了为不同传媒机构拍摄节目外,每周更为时代论坛作网上广播,因应不同时事问题作出回应。
Bookmark and Share  
  主页 » 随想随笔 » 梁永善牧师 » 彼前析读(21) – 甘苦汝共

  彼前析读(21) – 甘苦汝共 (梁永善牧师)
其他文章

彼前析读(21) – 甘苦汝共(彼前4:12-19)

这 段经文是彼得前书中第三次提及受苦的事,之前曾提及要为义受苦(彼前 3:12-16),要有受苦的心志,将此作兵器便不易犯罪(彼前 4:1-2),是次是第三次提及受苦的问题,当中并没有太多新的教训。彼得仍嘱咐信徒要在苦难中持守所信的道,有好的见证,与主一同受苦,但日后却与主一 同得享荣耀。

1.    应受的苦(彼前 4:15)
我们不要以为作基督徒就必然因信仰而受苦,当我们受苦时不要 自义地单认为是因信仰的原故而受逼害。我们应检视是否因自己犯错,或没有智慧地表达一些意见,甚或因见证不好才受到排斥。彼得指出我们有些人是因自己的罪 过而受罚,是罪有应得,我们在受苦时要好好分辨哪些是无辜、是真正因信仰的原故;哪些是罪有应得的苦果。

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彼前 4:15)

这 经文提到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前面三者是明显的罪。杀人、偷窃是触犯法律,必然受刑罚,但我们可有奇怪‘好管闲事’竟与那明显的罪恶并列呢?不能 否认‘好管闲事’往往会在教会中出现,而这行动又很容易破坏人与人关系。人有很大的好奇心,欢喜知道别人的事,我们不单好奇、多探索,更欢喜传扬,“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箴 18:8)

在 教会中我们最容易利用信仰名义或关心他人作藉口,掩饰真正的动机,满足个人的好奇心,去“八卦”别人的事,甚至在开组或私下倾谈时互道肢体间的长短、家 事、感情生活、谁与谁的关系出问题……其实我们真的关心一个人是不用知道那人、那事的‘全部真相’,特别是我们是否真的有实际能力能帮到对方,如那人患 病,我只知她有病需要代祷,安慰而不需知那病的详情,为什么会引发此病;知道那对夫妇关系不好,同样背后祷告便可,而不用了解他们何时争吵、争吵的内容、 争吵的激烈程度如何?可惜不少基督徒往往无义务帮助他人,但觉得自己有知的权利。而那些软弱、受伤、犯错肢体们的情况便因这些人的言谈间传开了,他们不单 帮不了他,反倒将他再推下深谷中,使他万劫不复,难以再面对他人,甚至因此不再踏足教会。故此有不少人有问题也不敢在教会中提及,免得引起太多关注,结果 是永无宁日。

我们要避免将好管闲事与彼此关心混淆,甚或将之变成同义词,否则只会破坏团友间关系,亦使肢体报喜不报忧,或只将某某健康有问题告之,而不再愿意将内里的挣扎、问题分享。

在 教会中肢体有困难、问题,若有牧者或其较熟悉、信任的人关心、跟进,我们便不需自告奋勇地介入其中。我们的关怀可以单方面送上问候短讯、慰问咭,及纯个人 祷告中记念便可,而不用深入探讨甚至要求对方作出交待。当一些是非传到我们耳中,最理想的反应是不信,而信息传到我们耳中便需终止,立志绝不让这消息由自 己的口中传予他人,更不会为此信息有任何辩论、求证、附和或对质等,因这一切只会扩大教会的纷争、分裂,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好管闲事’这在神眼中也是一 个大罪,故此彼得才将此与杀人、偷窃、作恶并列,当我们这样作也会引来恶果、受苦,但这等苦在神眼中却不宝贵。我们必需对自己的言语、动机有清楚的认识与 管理,切勿将私意与神的心意等同,千万不要用属灵的藉口掩饰自己的私欲。

2.    甘苦汝共(彼前 4:12-14, 16)
彼得在这段落一开始时便用牧者的口吻亲切地安慰、提醒信徒,“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倒要欢喜”(彼前 4:12-13上),就好像主耶稣临钉十架前给门徒的安慰与鼓励般,“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约 16:33)。彼得告之当日的信徒会面对很大的考验,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他们身上。神的仆人宣讲的并非虚假的平安信息,我们的信仰并非使我们能趋吉避凶,不 会面对苦难,心想事成、事事如意。若有此思维只是将我们的神变成偶像、菩萨般,甚至信仰沦为只祈福、物质性交易的行为,我们从来没有责任要粉饰升平,我们 的信仰必须立定在现实的基础上,而非盲目的乐观,虚假平安的信息是我们所拒绝的。

基督徒必需勇敢地承担他所处的环境中赋予他的责任,我们 绝不能袖手旁观、独善其身,不能单说这世界已经败坏了,无可救药便抽身不理会,只是冷酷地给这世代绝望的诊断。我们一同活在这艰苦的社会中,任由恶劣的环 境持续,不义的事继续肆虐,就会使更多人因此受苦,所以我们没有拒绝即使是垂死挣扎的参与与权利,基督徒不应对‘社会、别人流血’而坐视不理,因自觉有伟 大的宗教任务在身,正赶往圣殿献祭──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般,甚或我们对‘地产霸权’、‘平权’ 等问题又如何回应?若我们表明我们的立场,指斥一些错谬便会引来攻击,甚或因此受苦。

“基督徒”并非单是一个称号,这名号含括了相关的行 为,包括了我们的见证、价值观、不与世俗妥协、道德的操守,为主作见证,宣讲的真理。杀人、偷窃者因他们有此行为故才引来苦楚,若我们的信仰只是心灵与头 脑知识,基督纯粹是我们个人救主,我们得救只等候上天国,那么我们极少会因此受苦──甚至在共产、回教国家也可安然过渡;在西方及一些较开明的国家,更不 用太担心因我们‘信耶稣’而受逼迫,但若我们认定信仰并非个人的头脑认知,是要在世上作盐作光,信仰与使命结合,基督不是家中的神龛木牌让其敬拜的话,那 么我们因实践信仰而遭到挑战,甚至逼害乃是理所当然的了。

彼得完全没有回答基督徒受苦是否合理的问题,他指出我们面对苦难并非无奈接受,乃要用积极乐观态度面对──“倒要欢喜”──“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前 4:13),彼得并非单讲一些理论,他本身便实践着所教导的,“公会的人听从了他,便叫使徒来,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徒 5:40-42)。

信仰并非要合理化一切现实情况,但却在现实情况中提供一个新的诠释,给我们看到背后的属灵意义──我们受苦乃与基督认同,主降世乃要与我们认同、体会、了解我们的情况,主来到世上乃要肩负完成救赎的责任,故此他肩付着受苦的使命。

我 们属基督的,不会有特权可以豁免受苦,但受苦与得荣耀是息息相关的,主基督会再临世上,但祂那时是以君王身份荣耀再临,万民俯伏敬拜,而我们是与祂同得荣 耀,彼前 4:13两次提及‘欢喜’,在苦难中仍有喜乐,因知盼望不单在目前,乃是将焦点放在永恒中,因此能提供无坚不摧的信心与勇气。我们面对苦难能甘之如饴仍有 喜乐,不是因外在环境乃因神,能与主一同受苦是神给予我们的荣宠,能与祂一同得荣耀更是好得无比,他之前也曾提及相同的教训(彼前 1:6-7),因我们对苦难的认识、对未来的盼望,知道自己会与主将来同得荣耀,那便不会被恶劣的外在环境所震慑,不被世间的权势唬倒,不会因受苦而自怨 自怜,甚至觉得神遗弃了我们,更不会因此觉得羞耻──“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彼前 4:16)。

请记着,神永不会丢下我们不理,祂与我们生命结连,我们受苦祂也受苦、伤痛,但当主得荣耀时我们同时也分享祂的荣耀──甘苦汝共。

3.    面对审判(彼前 4:17-19)
主再来会审判这世代然后掌权,圣经从来没有给信徒特权可免遭将来的审判。

要认定我们随时有失落信仰的危机。有阵子在麦田里是有稗子的,一些‘伪信徒’未必知道 / 或刻意成为伪信徒,故此我们要小心“攻克己身”努力追求,“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 3:12)。彼得很清楚的宣布‘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故我们要谨慎自守。

神的审判是严厉的,因祂已给予我们多不胜数的机会,知道神心意、命令的人仍要接受祂的审判,更何况那些未信的人呢!“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 (彼前 4:18)是一个虚假性的问题。彼得在此并非‘幸灾乐祸’地推算未信的人会有怎样悲惨的结局,因整段经文的重点是针对信徒而非未信者,故这经文背后的意义 是:我们要承担向世人宣告神审判的信息,见证神的荣美。我们的生命与事奉不单是个人性,乃具群体救赎意义,与未信者息息相关,承如亚伯拉罕为所多玛求神开 恩,若有十个义人也不要灭城般。

在这段最后的劝勉中,彼得教导我们将自己交给主,“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彼前 4:19),我们受苦是要完成神的心意,我们要将自己一生交托给神,正如主基督在完成其世上使命时也是如此呼喊:“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路 23:46)。神是信实的造物主,生命是由祂而来,故我们将原属于祂的生命向祂呈献,返本归源。我们深信生命的主掌管我们的生命,若受苦以致于死,也是祂 美意的安排。死亡只是结束我们在短暂尘世生命后一篇壮烈而高潮的乐章而已,故此我们要一心为善,我们仍需在受苦中不放弃行善见证主。

小结
彼得前书在此到了一个小结,及后一章是另一主题,特别是针对事奉神的人。

彼得提醒我们好管闲事也是严重的罪,我们要小心不要犯,而受苦乃是我们信仰的一部份,若我们实践信仰而引致受苦,不应以为耻。主与我们共受苦难,但我们同样分享祂的荣耀,故此我们需将焦点放在将来,便能欢喜地面对!
──────────────────────
欢迎肢体对牧者宣讲作出回应

作者:梁永善牧师


 
:: 回应列表 ::

未有回应

 

Copyright © 2006-2024 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