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工程进行中,期间或会有中断和不稳定的情况,请谅解,谢谢!
Vine Media
主页 | 关于我们 | 支持我们 | 联络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连结 | 手机网站 | 设定为首页
繁體
网上电台 随想随笔 信仰见证 认识真理 音乐分享 教会讲坛 创意短片 圣经灵修 讨论区
 
澳门时代

《澳门时代》于1995年初由数位澳门青年信徒与宣教士组成,其首要任务是出版《时代双月报》,为澳门文字福音工作开拓新里程。1998年起,本会蒙中华福音使命团调派宣教士支援及统筹本会事工。本会以非牟利宗教团体在澳门注册,经费主要来自港澳信徒和教会的奉献。

《时代月报》(原为双月报)是澳门目前唯一的福音报,一九九四年创刊,出版宗旨是“向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传永恒不变的时代信息”。每期均以不同的专题探 讨社会及人生问题,藉此启发思想,探索信仰。该报现每月印刷六千份,免费赠阅,主要索阅站包括:公共图书馆、大专院校、广星电讯、基督教中小学、教会机构 及社区中心,读者以知识份子为主。

网址:http://www.macautimes.net/
Bookmark and Share  
  主页 » 随想随笔 » 澳门时代 » 生命深沉的哀痛

  生命深沉的哀痛 (澳门时代)
其他文章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曾经受冻者,才能体会太阳的温暖。经历过人生苦恼者,方知生命的可贵”。而对于年轻丧女的母亲来说,是多些沉痛与无助,其伤冻是需要那么多的温暖,其悲伤是需要多么的关爱。

 看着那熊熊烈火,棺木跚跚而进。但不断听到有一把哀怨、凄厉的声音大声呼叫,有一位母亲双手不断拍打自己的头脑,“啊女!是啊妈不好,没有好好的照顾你!是啊妈不好!............”,场面十分的暗然、凄酸。

一.生命何价

一 个十分漂亮、甜美可人的少女,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外表。但是在一分钟之内就永远离开这个世界。这突如其来的恶梦,作为一位母亲,就如睛天霹 雳,内心深处就如千刀万剐。作为前线的社会服务者,特别是福音戒毒机构,面对生离死别的个案也不少,但这么凄厉的哭声,内心这么的悲痛,十分深刻地印入我 的脑海之中。在整个追思会上,我不断自问,我可以作什么呢?看着那声厮力竭的哭声,让我内心深处也泛现出伤感。虽然女孩对我们来说有点而 陌生,只不过来过中心几次,但看到其母亲的伤痛,让我更深思想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台湾生死学之父傅伟勋教授(1993)指出,我们生存或生活的每一时刻, 也同时即是“向死存在”的时刻,死亡问题的精神超克,终究要看每一实存主体的独特态度、价值观、生死观等如何,完全属于存在主义所云“实存的抉择”。因 此,当我们了解到人的生命有限时,焦虑就会提高。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时,我们反而能够把握眼前时刻的重要,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所有的计划 (李茂兴译,1996)。而且尼采也表达到:“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从他们的看法指出死亡与生存是在乎人瞬间意念,就这瞬间我们 对生命的向往,对生命生存的价值。就如圣经说:“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豫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 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徒17:26~28)”,上帝给我们生 命是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是因我们罪的原故,迷失了方向。虽然我们没有权利选择那个家庭出生,在成长的历程中得不到应有的爱护。但是,可以肯定!就是在 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群之中,自己是独特一个,因没有第二个的我有这样的外表和经历。所以我们不能单看环境如何周遭,家庭如何零乱。可看重的乃是活着有价,愿 意去发掘生命的意义,建立起积极、正向的人生观。以致在各种的痛苦中能忍受得着,生命活现与众不同的精彩。

二.悲伤者的关顾

呤……! 电话响起,一把沉重的声音,带着几分伤感:“刘主任,可不可以找牧师为我妹妹作安息礼”,其心情是多么的无助。当了解整件事情后,让我感受到事件的迫切及 重要性,立刻找传道人跟进及处理整件事情,因知道这突如其来的死亡信息,对整个家庭是十分震惊,其不信、沮丧等心情不断浮现,心灵中的无助、罪疚、愤怒及 谴责等,都是丧女之痛的反应。因“悲伤”就是失去所爱的人而引发的痛苦反应,也就是说,当我们失去最爱的人,或最重要的东西时,会感受到伤心,甚致会有哭 泣的表现。所以当看到妈妈不断拍打自己的头脑,不断发出自责的哭声时,深深的感受到失去至亲的悲伤,而作为一个基督徒,要感受到伤痛者的处境,尽量避免让 伤痛者陷在孤独、无助的困境,就如圣经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 12:15) ”。

三.支援团体的重要

在 关顾悲伤者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陪伴、支援的重要性。而另一边箱,要思想的乃是如何为自杀个案进行丧礼,对教会来说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但也不能不想的 问题。但对于一个前线主管、一个传道人及一个辅导者的我来说,所看重的不是已去的人,乃是活生生,正是无助、悲痛、自责的家人,透过追思会的举行,就是让 悲伤者体会人间有情,活着有爱的体验。让基督的爱进入她们的家庭之中,进入其无助的心灵深处。在追思会的场面上,看到其家庭亲朋戚友不多,但机构全体同 工、教会的弟兄姊妹,续一为伤痛的妈妈握手、拥抱,其行动让其家人带来了无限的关怀、安慰和支持。

澳门基督教新生命团契
S.Y部落主任
刘展瑞


在 中国的社会里,生命的结束往往会为在世的人带来伤感,因为他们会觉得结束就等如结束。在亚思的追思会中,让我回忆很多,而虽然对她的认识不多,但看到家人 的伤感及哭泣声,就好似自己的亲人离世一样,但当晚传道牧者的一句说话,让我重新反思基督教信仰对死亡的看法,以及追思礼拜的真正意义。那就是所有的仪式 都是为在世的人而做的,因会中会用诗歌及祷告来为大家带来平安及庄严的讯息,是有别于其他宗教会很嘈及哭哭啼啼。最后,我再一次认定亚思已在天父的怀中得 到安息,虽然她已离开我们,但总觉得她与自己一样,选择了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一同享受永远的生命及主内的平安。愿平安临到亚思的妈妈及哥哥那里,愿他 们早日认识基督的信仰,与亚诗一样一同享受永远的福乐,将来可以在天家团聚。

澳门基督教新生命团契 . S.Y部落社工 . 啊昌

参与许思的追思会,原本对需参与一位不认识的人的丧礼,初时总有点怪怪的感觉,可能是受中国人文化影响,觉得参与“白事”是一件不幸运的事情。但当真实地面对时,却被沉重的感觉取代了,看到她的家人的悲伤,真的很伤感,还带给我许多对死亡意义的反思。

人 生在世,需面对许多不同的甜、酸、苦、辣。每天都有人旦生、也有人死亡。死亡,看来很遥远,有时却很接近。近得你无法忽视,但却又难于处理、面对。虽然我 的身份是社工,可是当面对死亡时,却有点不知所措。安慰的说话,聊聊数句。为着,是渴望安慰亲友,加强她们生存的力量。却有感力量不足,怕被觉得只是表面 的安慰、怕是没有传达到亲友的心中,只希望她们能收到了他人的支持,重建起对生活的盼望。

除了亲友的伤感让我有所反思外,对自己的“身后 事”亦有所思考,中国人普遍对“死亡”十分忌讳,因此很少思考和讨论对自己的葬礼该是如何?但葬礼是生命中亲友与你最后的接触,同时对亲友的悲伤是一种抚 恤,有应是开怀地一同讨论,就如喜宴也会互相给予意见,为何丧礼却不行呢?我曾请合上眼睛,想一想……“若能在死后亲眼见证自己葬礼,是希望能如何安排? 希望邀请哪些亲友出席?……最后的画面是一位殡仪化妆师正静静地为“我”扫上最后一抹胭脂,那能不能把我妆扮得更漂亮,不要红圆圆的脸色呢?镜头再一转, 棺木已被送到墓地,可以在清幽的环境下葬吗?”。有关于死亡的疑问有许多,但能答覆你的却蓼蓼可数,这种就是局限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在此时,曾有一句声音在心中响起:“我不想死的一刻才遗憾,后悔没有对某些人道歉,或没有对某些人说‘我爱你’等等,希望临死前,可以听听亲友对我说真心话,然后闭上眼睛,回顾一生。”。其实,参与一个不熟识的人葬礼,亦可增加人生中的体验和意义,是意想不到的体验收获。

澳门基督教新生命团契.S.Y部落社工.coie

十 月份才是第一份工作的第一天上班,回到中心不到一小时被告知第二天要出席追思会,这无疑是一个意外,而在讨论追思会的细节时主任竟说了一句“去惯”更令我 无奈而又感觉复杂。当回到家时,我沉思这份工作,听起来好像只跟毒有关,了解后是与药物教育有关,专业的说是与减伤有关,今天感觉离死亡那么近,毫无心理 准备下,就是要出席,说到底,就是人的工作,与生命有关。

在追思会上,一面面陌生的脸孔不约而同的沉重表情,不久传来凄厉的哭声“刺击” 着心脏,我泪水强忍,心痛的是不知“许妈妈如何走下去,但你一定要走下去”。老实说,新员工的泪水是蛮奇怪的吧!追思会开始后,副主任说了一些“妹妹”的 故事,这刻,我对她有这么一段话的认识,就是“睇住呀,小心呀!”黄姑娘也说∶“追思会是为在生的人而设的,许多人喜欢问为什么,事实上问为什么是过去的 事,而我们要思考的是未来,是如何,How!”许妈妈,你就这样活下去吧—“睇住呀,小心呀!”

“人生无常,珍惜生命,活在当下”,谁人不会说,谁人能做到。“Why, how and right now”,都离不开辅导工作的话题。与人的距离有多远有多近,也许是从学会聆听自己的心,她(心)说我喜欢与生命工作,只因深信生命能够影响生命。

澳门基督教新生命团契.S.Y部落社工.先行

作者:澳门时代


 
:: 回应列表 ::

未有回应

 

Copyright © 2006-2024 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