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e Media
主頁 | 關於我們 | 支持我們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 網站連結 | 設定為首頁

登入 | 註冊
網上電台 隨想隨筆 信仰見證 認識真理 音樂分享 教會講壇 創意短片 聖經靈修 討論區
 
斷癮資訊網絡 » 資訊 » 與您談癮

  與您談癮
其他資訊

何謂癮?有遺傳性?上癮是為了逃避?哪種癮是最難戒?如何戒?


溫:hello!大家好!

雷:大家好!我是雷子健牧師。

溫:我是溫裕紅。

雷:我是個曾經上癮的人,年輕時曾吸毒,後來耶穌拯救了我,感謝神!「癮」起「理」,因著這樣希望能見證耶穌在我身上的愛。

溫:讓我介紹一下自己,我是香港TVB電視台的早上節目「快樂掌門人」及「文化新領域」的主持。談到「癮」,其實究竟甚麼是「癮」?以及我們這個節目內容究竟是甚麼呢?

雷:當然「癮起理」就是談「癮」啦,你不做不舒服的,我相信這就是「癮」了。

溫:其實雷牧師這方面也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一下嗎?

雷:嘩!我過去的癮很厲害的,小時侯行差踏錯,染上了毒癮,這毒癮綑綁了我9年,不能夠不吃,因著這毒癮破壞了我和家人的關係,被監禁甚至走投無路,很悲慘!

溫:所以現在你很想多幫助這些有毒癮的人可以釋放?

雷:當然!當然!只要是曾經有毒癮的人,我也想幫助這些人。

溫:嗯!我們的節目將會談及很多不同的「癮」,包括吃精神科藥物的、吸煙和酗酒的「癮」、還有性的沉溺等等。

雷:對呀,還有一些玩遊戲機上癮的,我最近接觸青少年工作,當中很多青少年都找不到自我,反而在遊戲之中就能找到。此外,有些人吃東西都會食上癮,有些失戀又上癮,工作狂亦是癮,很多癮出現。

溫:對呀,我看報紙現在生小孩又是癮,整容和紋身也可以是癮。

雷:對!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接下來13集中,盡量搜集多一些癮的話題,我們期望透過談癮,告訴大家原來是有出路的,主耶穌就是我們的出路,幫我們戒除這些癮。

溫:好呀~好呀~其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節目「癮起理」呢?

雷:是要由一位牧師開始說起,他就是鄧保羅牧師,不如我們請鄧保羅牧師介紹一下自己,及談談為何有這個節目的出現。

鄧:各位好,我叫鄧保羅,是福音戒毒早期的先驅,為何會有這個構思呢?就是因為很多的家長和青少年人,找不到出路去幫助一班有「癮」的青少年人,在我的熱線上又沒有人可以解答,所以在這個葡萄樹傳媒網頁上,我們會解答一下每一種「癮」的來源,而且我們有專家、社工、還有牧師,甚至有過來人去解答大家的問題,以及讓一班家長和青少年人、一些沉溺在毒癮、賭博和一些其他的「癮」上面的人,提供援助和一些方法給他們,給他們一條出路,使他們可以解決現在的困難和問題。

溫:多謝鄧牧師!如果議這麼專業的題目,當然不能只有我們兩人講了,未來日子將會邀請一些專家來跟我們說明一下。

雷:對!

溫:我們今天請到的是…

雷:是你的好朋友哦。

溫:是好好的朋友,今天我們邀請到我的好朋友林偉倫博士,林偉倫博士是臨床心理學家。在電視上我們看得多了,病人要睡在床上跟他說話的那種博士。

林:大家好!

雷:不如林博士跟我們說明一下什麼是「癮」罷,如何戒定有「癮」與否呢?

林:其實很簡單的,有一件事情令你不能夠不做,不做就會感覺到不自然,又或是影響到你的工作、人際關係和你的家庭關係,甚至是你一停下來就會影響你的生理反應,會流汗、心跳、手震、或是頭暈的徵狀,又或者當你的生理上常常想著這些事情,不能自拔,常常坐立不安、甚至茶飯不思,一想到這事情就不知怎麼辦,如果你是這樣的話可能你已經上了「癮」。

溫:會不會有普遍的成因呢?當然癮有很多種類,會不會有某些人特別容易上癮?

林:會,如果按照遺傳學來說,上癮都有遺傳因子的,我們研究發現如果上幾代有行為上,或心理上有上癮的跡象發生過,下一代都會比較容易上癮,但不是一定的。某方面,下一代也會比較容易受影響上癮,例如酗酒、濫藥等。如果照遺傳學來說通常都會隔一代,或幾代遺傳的機會,會比較高一點兒。

雷:這樣真的很震驚,如果我爸爸和爺爺有癮的時候,我就很大機會有癮了。

林:對!所以我們都要很小心,不要說我酗酒與我的孩子沒關係,或我上癮和我的家人有什麼關係,原來不是的,這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下一代的。

溫:即是我們的遺傳因子,孩子每天看著爸爸做的事,也是把他的行為複制。

林:對!所以家庭上的教導是很重要的。例如酗酒的問題,如果爸爸每天都酗酒,每天都酗醉,可能會令孩子覺得酗酒沒有什麼問題,爸爸也是這樣的,他便很容易開始酗酒甚至上癮。加上遺傳因子的因素在內,上癮的問題就會開始嚴重了。

雷:上癮是不是會越來越嚴重的呢?一定是這樣的嗎?

林:上癮的情況就是起初比較小,但慢慢地會越來越多,甚至到你控制不到的地步,不做不得。

溫:這個時間我們聽一首歌曲,轉頭再「癮」起「理」。

溫:回來第2部份的「癮起理」,我知道鄧牧師你幫過很多有癮的朋友,去戒除他們的癮,不如你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啊。

鄧:我幫過酗酒、吸毒、賭博等癮的人,現在時代不同,當時還沒有太多的精神科藥物,丸仔等,那時只有白粉,紅丸或鴉片,還沒到丸仔的時代,可是酗酒是比較嚴重的。

溫:那一樣東西的癮比較難戒?還是每一樣都難呢?

鄧:如果說難,每一樣都難,表現上、行為上。酗酒比戒毒難。

溫:為什麼呢 ?

鄧:因為酗酒的消耗和白粉不相百仲,但是過程中酗酒比較便宜,而且容易買到,一至兩塊錢,拿一隻杯去就買到散裝的酒,而酗酒和白粉的亂性不同。現在的丸仔也不同,以前的白粉亂性又不同,所以妳說那一樣比較辛苦呢?樣樣都很辛苦,只是戒酒-斷酒、斷毒癮或賭博,就酗酒比較容易重蹈覆轍。

溫:那麼你有何方法去幫助他們去介這些癮呢?

鄧:我曾經做過一些研究,用很多方法和努力都不能夠幫他們戒毒癮,唯有一樣東西,就是信仰能夠支持,而當中都不是一定可以的,還要加多一樣東西,就是家人的愛心在裡面,還要加上他的決心,我們所相信  神是三位一體的。要戒除一件事情都是三位一體的,要有愛心、決心和信仰,三樣加起來才能成功。除了信仰之外,家庭的接納和他的決心都很重要。

雷:以你所知,各樣的癮是男性比較多還是女性比較多?還是沒有分別的,男跟女都很容易上癮?

鄧:上癮大家都一樣是平均的,除非不接觸,一接觸就會上癮的,真正的數字是男性比較多,為什麼呢?因為女性的膽子比較小,不敢嘗試,但是男性現在不同我的時代,那時女性是被迫吃的,現在不用迫她們也會吃,時代不同了。

雷:是不是每一樣癮都可以用隔離政策隔離它呢?

鄧:如果用隔離方法,全世界的監獄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應該會成功的,可是沒有一個監獄,教讓一個人可以在出獄後,可以成功戒除癮。以我的經驗,很多人一出獄後,還未上碼頭,他的心已在白粉檔了,還未下車就已經打電話去訂購白粉了。所以隔離政策是無法處理這問題。以前我曾經填寫過一首歌,內容講到皆因心中有慾念,怎樣將痛苦隔斷,原來我們心中有一樣東西在心裡解除不了,所以我們以為將一個人隔離就可以將他的思想改變,我認為只能夠剛才曾提及的三種東西,信仰加上愛心,再加上自己的決心就可以成功了。

溫:牧師我想問問你,多年來幫助人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一些給你的印象特別深刻的?

鄧: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成功比率不多,怎樣才算成功呢?如果他有了信仰、加上家人的接納和自己的決心,還有一樣東西就是他有工作寄託。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他在工作能給予他發揮所長,那他就成功了。

溫:那戒除癮的成功比率大概是多少呢?

鄧:實在很難說,在多年的經驗中,都有成功之後再跌倒回來的,我們所謂走第二路程的人,但都會成功,回頭再上癮吸毒和賭博才更認識清楚自己的需要,因為信仰未穩固。

雷:在我戒毒的年期,好多人在戒毒村生活,當中有很多是家中富有的,以及有父母的愛護的,但奇怪的是他們戒不掉。

溫:他們反而戒不掉?

雷:反而戒不掉,有一句說話是人的盡頭就是神的開始,反而很多人走上絕路時,才願意伸出手來讓耶穌拯救。

溫:我記得曾經聽過一個講座中的講員說到戒毒,他說平均要戒7次,很多戒毒者的家屬說,看到戒毒者戒了後再吸毒已經很憤怒,原來他們平均要等7次。

鄧:不是的,不一定是這樣,我有研究過為何某些人會成功,成功的人多數到了盡頭,坐牢坐多了,看化了,沒有了盼望,但是在信仰上重新找到了新的盼望,重新開花,這樣就成功了,不是富有,不是貧窮,而是覺得自己到了盡頭了,正如剛才雷牧師說的坐牢坐多了,回轉的機會也較大。

溫:即是用盡了各樣的方法也不行,可能錢都花完了,可能有錢的人,家中還有錢給他吸食,還未到沒路,所以未到盡頭。

雷:本節時間都差不多了,下一節再傾罷。

溫:回來第3部份的 「癮起理」,剛才就聽到鄧牧師的分享,現在我們聽聽林博士的,林博士我知道你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林:事實鄧牧師都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而我自己在這方面亦曾遇過相當多的經驗,見過一些上癮的例子各有不同,除了酗酒和吸毒,我還輔導過一些性上癮、性沉溺或偷竊辟的個案。我都贊成新一派的輔導過程,我們都會用一些臨床的方法,去幫助他們,例如我們會用一些叫12步驟或小組,加上一些行為認知的治療法。或加上一些其他的行為上的治療法去幫助他們。而成功率方面我亦贊成鄧牧師所說的,要看看受助者的支持系統的人,怎樣看他和幫助他,特別是家人,如果他有一個支持他的家人,通常成功率比較高,再要看看他自己的心志,舉例,當有些人來找我們幫助時,他會說不是我想來的,是別人迫我來,又或者會說不是我要來的,我是為了其他人而來的,通常這樣說的人是代表他們無心來接受幫助。

溫:那麼成功率一定很低罷?

林:沒錯,他們再吸食的機會比較多,而時間亦比較快。所以我們通常會幫助他了解自己本身的問題,而不是別人叫他來,或他為了別人而來所以才來。因為基本的動力是很重要的,他自己知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就好像剛剛鄧牧師和雷牧師所說,他是不是走投無路,一定要到來接受幫助,通常他們真的到來,有了動力之後,成功率就會比較大一點。但如果只用一些行為治療行嗎?不是不能,但我都很贊成要把信仰和宗教加進去。在我的成功例子中,多數都有把信仰和宗教加進去,在我們的治療過程中都會有藥物的,但有人說他們已經上癮了,你還用藥,像一些上癮如酗酒等會比較危險,戒酒比戒毒更加危險的。

溫:為什麼呢?

林:因為戒毒品,我們可以把他放在深山或一個人獨處的地方,然後看著他過幾天之後,可能會毒癮發作,但發作完之後,可能會沒事好起來,但酒就不同了,酒精會進入你的器官及內臟,如果突然之間把他放在荒島或一個人獨處的地方,要他完全不接觸酒精是很危險的,因為酒已經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份,血的一部份,就好像有些人一起身就拿著啤酒,或拿著一些其他的酒精飲品,証明酒精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份,沒有了酒精他就不能正常地運作。

溫:那如果真的不接觸酒精,他會死亡嗎?

林:可能,他的死亡不是因為不接觸酒精,而是可能有一些拼發症影響到他而死,他不接觸酒精後第一個反應會是手震,之後就是心臟負荷,如之前所說,因為酒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份,血的一部份,以神經學來說,他的腦已經適應了,每天起來就要有一定份量的酒精在他的生活裡,就好像食藥一樣,所以他每天也要有一定份量的酒精在他的生活裡,他才能正常地運作。但如他沒有一定份量的酒精在他的生活裡,就可能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就像我們需要食藥而沒有食一樣,剛剛說過沒有酒精他就可能會死,這個死不是因為飲酒而死,而是因為沒有飲酒後的拼發症影響到他而死,如心臟衰竭、血管閉塞,即有一些問題而使他的心臟不能負荷等,以致他心臟瘁死,掉在地上死亡或有輕微爆血管,而沒有被人發覺都會有可能使他死亡。

雷:在輔導過程之中,西方人與中國人是不同的,西方人會很主動地去找一些輔導員來幫助,而中國人較喜歡把自己的事情藏起來,甚至在輔導的過程中,西方人比較認同小組輔導的,而中國人就不喜歡給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個人解決或與別人私下解決。博士,情況是否如此呢?

林:是,這就是兩地文化的差異,西方人覺得約見輔導員沒什麼特別的事情,見輔導只是我有問題解決不了,找別人幫幫忙而已。而亞州人的觀念便是如需要見輔導,就代表本身有問題,有神經病,精神上有問題。很多時錯誤的觀念就是,我約見輔導就代表自己有問題有神經病,約見輔導員就會給別人歧視,其實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觀念,我常說一個例子,就如患了傷風感冒一樣,我們靠著自己飲多一點水和食一點的維他命C,很快就會回復正常。但有一些傷風感冒,我們不能靠著自己飲多一點水和食一點的維他命C,就回復正常的。好像現在的豬流感,我們一定會去看醫生的,讓醫生來使用藥物治療,很快就會回復。所以我們通常說,戒酒戒毒或是約見輔導員都是這個原因,可能在該段時間你有精神上的感冒或是精神上的敏感,不能自行處理,所以就要看醫生了。即是要找別人幫助,當你找別人幫助再對症下藥後,很快就可以回復正常了。

溫:照你這樣說,有「癮」者的家人其實是最慘的,因為他知道患者有問題,而患者又不認為有問題,這樣家人會很焦急。

林:是的,因為家人會去到一個地步,沒有辦法,我不理你了,或者是求他,叫他做一些改變,但有時家人反而是一種阻礙力。

溫:為什麼呢?

林:為什麼呢?中國人有一句說話,就是家醜不出外傳,如果家中有人酗酒或吸毒的話,就會變成家族中的一個咒詛。或是家族中的一個醜事。所以便用自己的方法自行處理,可以就自行處理,而有些青少年期間如被家人發現,通常會送他到外國留學。

溫:隔絕他的壞朋友?

林:不錯,他們打算送他們到外國留學就會變好,但是如果他已經成癮的話,去那裡都是一樣。

溫:嗯,其實可能外國更容易接觸及購買毒品。

林:不錯,所以我們要對症下藥,我們要知道他是那類型的成癮,因為不同類型的成癮有不同的做法和治療方式。有人問是否一定要用藥呢?其實不一定的,我們可以用一些行為或心智的治療,或行為認知治療法可以幫到他。

溫:好的,各種的成癮在之後的十三集都會提及的,好啦,我們聽一首歌,回來再繼續。

雷:好,我們又回來這部份,剛才我們聽過林博士的分享,我覺得是一個契機來的,因為當一個人都能夠接觸到輔導或福音,因著這個人可以救到了一個家庭,我覺得都是一個福音的契機來的,想問問鄧牧師,在你的輔導及幫助過程中,有沒有一些特別深刻的例子可以分享一下呢?

鄧:在差不多二十年前,收到了一個成年人,他不是戒酒又不是戒毒,又不是戒賭。

溫:那他是什麼成癮呢 ?

鄧:他是戒水。

溫:飲水也會成癮?

鄧:他會每天飲20支一公升的水。

雷:即是20公升了

鄧:20公升,飲完之後,便上廁所和嘔吐。我們也不知為何這樣,當時我們沒有很好的知識。

溫:嗯。

鄧:只是覺得他精神有問題,可是看完精神科之後,醫生說他沒有問題。把他推回來,我便想出一個方法,就是抄主禱文,甚至思想主禱文。因為冬天沒有水的,連山溪水都沒有,要到西貢拿水,人家那麼辛苦拿水回來不會給他飲的。

溫:嗯。

鄧:他就走去飲海水,但海水不能飲的,唯有抄寫主禱文。

雷:他很合作地抄嗎?

鄧:是,十分合作地抄,一年當中用信仰戒除了這癮,現在科學進步,臨床心理學家解釋這是特別的癮,可以找林博士,問問他為什麼?這個人原來一夜之間所擁有的雞場完全沒有了,形成了飲水成癮,為了逃避嗎?還希望能脫離現實呢?

溫:對,為什麼呢?

林:嗯,按臨床心理學的經驗來說,因為他突然之間受到很大的打擊,因為他把整副心機,整個投資放下去,突然一夜之間沒有了,他不能接受現實的沖擊,只好找一些的東西去填補這空隙,如這情況下因為雞場發雞瘟,他覺得不清潔,就怕自己都患上這病,他不想染上雞瘟,所以就嘗試找一些方法幫助自己,便開始飲水,在飲水的過程中,他覺得自己可以解脫,便開始中水毒,越渴越多,徵狀就好像飲醉酒一樣,由於水上腦後就會有一種麻醉的作用,且覺得我又不用酗酒,只是飲水,可以要飲很多的水才有這感覺,所以他就開始飲很多的水,邊渴邊吐,不知不覺變成了一個習慣,逐漸形成一個癮。

溫:我覺得鄧牧師都很厲害,如果多年前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就想到不如念主禱文去代替飲水這個癮,十分有創意的一個方法,是嗎?

林:嗯,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在做臨床治療的時候,通常都要有一個方法,把他們集中的注意力拿走,這個抄寫主禱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此外我覺得我們在臨床心理學中亦有所謂的分散注意力。所以這是一個很好和值得學習的方法。

雷:抄主禱文和念主禱文即是在祈禱啦。

林:對,沒錯。

雷:在臨床實戰之中,林博士還有什麼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呢?

林:有的,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些案例,就是一些易服癖的成癮個案。有一個男士來找我們,他表面上看起來十分正常,而且結婚約二、三年左右,婚姻十分美滿愉快,突然之間收到電話說他要求約見,且是他太太致電來找我,不是他本人,她感覺丈夫最近有些奇怪的行為出現,並發現他於櫃子裡和手提包內都有女性的衣服,她剛剛來找我時還以為是有第三者,我鼓勵她帶同丈夫一起前來,那時我安排分開會見他們,最初他沒有什麼特別,且什麼都沒有說。

溫:她丈夫居然願意上來?

林:是,因為她太太要求他上來,他們是新婚,新婚的時候通常太太說什麼,丈夫都會聽,起初他什麼也沒有說,當我直接問他的時候,說她太太看到他手提包內,有些女性的衣服,還發現他在晚上洗澡的時間也比較耐,而且還有些比較不正常的行為,於是我問他可否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和我有什麼能夠幫助他。當他說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那些衣服是他自己買的,那些女性的內衣都是他自己買的,於是我繼續問他,我就好像有一支旗仔浮了出來,有些問題開始浮現出來了,開始問他之後,便發覺他有易服辟,他的女性衣服是什麼時候穿呢?原來在他去公司裡就會穿,他去洗手間裡換衣服,換了女性的內衣褲,他在公司裡就沒問題了,但是如果他在公司裡沒有換了女性的內衣褲就不能工作,還會大發脾氣,所以他的女性內衣褲就變成了一個依靠,是已到達上癮的地步。

溫:為何會這樣的。

林: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個臨床的評估,和幫助他追查究竟有何原因,原來他在童年時家中女性比較多,而他排名比較小(尾二),爸爸又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他,所以父親的形象對他比較生疏,當時的環境普遍也比較窮困,但是又會生育很多孩子,他們就沒太多的金錢去購買新衣服,因此,就穿年長哥哥姊姊留下的舊衣服,然而家中全都是女孩,故媽媽便要穿姊姊的衣服。

溫:所以他便混淆了自己的性別身份了。

林:對,最初的時侯他也覺得沒什麼問題,只是姊姊給他穿著罷了,後來他才發現穿著女性衣服是個問題,但已經接受了這事,長大後,他都沒有這個問題,過了一段時間,當開始拍拖了,這問題都未有出現,就是當他與女朋友分手之後,發覺對女性的內衣褲越感興趣,最初他以為是年青人對性的需要,慢慢開始發覺不單去看女性的內衣褲,而是當他接觸到這些女性的內衣褲就會有性興奮。如沒有接觸到這些女性的內衣便不行了,就算看到女性的裸體,都不會有性興奮。一定要接觸這些女性的內衣褲,當他穿著的時候他的性興奮就更加大了。所以…不如我們下次再談談關於這個問題罷。

溫:大家是否很想追聽下去呢?要繼續收聽「癮起理」這個節目啦!我們也會有一集談到這種易服癖的…繼續這個故事。

雷:對!

溫:謝謝兩位嘉賓,下一次再見,拜拜!


 

Copyright © 2006-2024 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