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我信了耶穌也有15年了。我小時候是唸天主教學校,但從來就沒有信耶穌這種觀念的,在天主教學校你會有一科叫做聖經科,但卻不會把一本聖經交給你看,只有一本書裏面有一些圖畫,講一些有關參孫或其他的故事,那時候知道有耶穌這個人,但未必相信祂是個真人,及至我唸完中學去了加拿大唸書,那時候是和家人一起移民,而我二姐是首先過去的。在那裏有很多留學生,他們都會去教會,因為你去了那裏,沒有人照顧你,但教會的弟兄姐妹很熱情,會開車來載你,那時候的你沒有甚麼社會圈子,以前的同學又不在身邊,因此有教會的人來關心,他們便會很開心,而教會也很溫暖。但我的情況有點不一樣,因為我是和家人一起過去,但我二姐是先過去的留學生,故此她已慣常的去教會,所以我們一到那裏,她就很努力地叫我們去教會。我記得,我那時候是二月底去到加拿大,天氣還是很冷,四月第一個星期,四月五號的那天,二姐就說反正我無聊,叫我跟她去教會,那時候我不覺得有甚麼抗拒,覺得無所謂,因為我還沒有一個觀念說,去教會會是一件很悶的事,所以就跟著她去教會了。
去的那次不是佈道會,乃是普通團契而已,但我就信了耶穌。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我記得那次是一個工作坊的形式,有一個人在台上分享,但我卻忘了他到底是誰,那個團契人很多,大概有七十多人,像個小教會般的,我坐在那裏聽那個人的分享,他分享到有關喬宏墮機後,站起來,拍拍自己的身體,卻發現平安無事,當他回頭一望的時候,好像看見一塊石頭捧住那架飛機,好像 神的手在托住那架飛機。我當時候,總不覺得自己是個罪人,讀書也不是很差,但我當時在想:「很厲害呀!這個 神連墮機也沒事!不用死呀!」我那時坐在我二姐旁邊,就對她說:「我也很想像他一樣,遇到意外也不用死!」我跟二姐兩人坐在中間,大概前面四、五排位置上,離講台很近,差不多在講員前面,我二姐就「噓!」了一下,她的意思大概是人家在講話,叫我不要講話,在那一刻,我心裏有一團心,在裏面燒出來,燒得很熱,是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所以我才說,我很想像那個人一樣,但我二姐「噓」了我一下之後,就好像有一桶冷的水倒下來,但那火還沒全然熄滅,那時候很感動。聚會結束之後,我二姐突然之間捉住我的手站起來說:「你是不是想信耶穌呀?」我心裏面說:「啊?我沒想過要信耶穌呀,我只想像那個人一樣,墮機也不用死呀!」我看見我二姐很高興地捉住我的手:「你是不是想信耶穌呀?」我想了一下,我為什麼會猶豫呢?因為我什麼都不懂,雖然那時大概只有十四、五歲,我什麼都不知道,但知道當我回答「是」的時侯,這就會是一生的承諾,那時候在想怎麼辦呢?我還不知道什麼是信耶穌,我只是聽了那個見證,就算我之前是上天主教的學校都沒幫助,沒人介紹福音給我聽,我想了一下,死就死吧,就說:「是」,就當我說「是」的時候,我的眼淚都嘩一聲全湧出來,不曉得什麼原因,哭得很厲害,整個臉都是眼淚,旁邊都是我第一次見的人,他們也是第一次見我的人,他們都問說:「她怎麼了?」我二姐就說:「沒事的,她是這樣子的!」當時有個團契導師跟我決志信耶穌,至此之後我就上教會的茁苗班或栽培成長班,但我信主的道路也不是那麼平坦的,也不算是很複雜,但也比其他人平坦很多,但我不是一去教會就以後就去教會的那種。
歌曲:Amazing Grace
專輯:100 Best Loved Hymns
我去了教會大概半年的時間,從四月開始到暑假過後,但其實我並不享受,因為我是初信的,是聽完那個分享就信耶穌,而他們教導我有關茁苗的課程,我想說聖經裏的字都蠻深奧的,我很難明白,加上那時候已沒有再唸中文了,更加就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我覺得聖經裏的字,就算你唸中文也不一定明白它在說甚麼,所以那時候怎麼辦呢?那時候上了那個茁苗班,但那個茁苗班很悶,我覺得它那個教學的形式不太適合我,它會查考一些經文,但我又不太理解,純粹回答一些問題,因為我一向很討厭做中文的功課,我在香港的時候,也是英文比中文好,因為我就是不喜歡做中文的的功課,我覺得那些字很深,字又難寫,不要誤會我,我還是很喜歡中文的人,不管如何,上了一段時間後,感到很被迫的,我就開始問一些導師,信耶穌是不是一定要上教會的?可不可以不去教會呀?我覺得很悶、很不適合我!有一位導師當時候跟我說:「信耶穌不一定要去教會。」但你不要拿錯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說,不是你去教會就令你成為基督徒,你信耶穌是甘心情願的去教會,他說了一件事:「信耶穌去教會,是令你並幫助你和弟兄姐妹一起成長,是對你個人來說很有幫助。但是當然有些人在牢獄裏,或者在一些很嚴峻的環境底下,他不能夠去教會,不代表他不信耶穌,只要他真心悔改,得著聖靈、得著救恩的時候,他都是一位信主,並重生得救的人。但是幫助你自己繼續成長下去,以及靈命的長進,是應該要去教會的。」我聽了都覺得蠻有道理似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覺我不喜歡,又不能投入,而且他們問的字彙很屬靈,我去了一些日子之後,並且和我二姐吵架,像大力關門那些全部都做了,我是不想去教會,後來就停止回教會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時間。
歌曲:主,我要遇見你
詞/曲:吳慕鄉
編曲/演唱:施孝榮
專輯:我要遇見你
到了有一年的暑假,那時候在加拿大我們習慣到了夏天就回來香港渡假,我家裏有四姐妹,那一年我大姐和小妹回去香港,只剩下我和二姐留在加拿大,不曉得她當時是否把握這個時機,因在那段時間,我甚少出去逛街,我二姐儘量用一些年青的主題來吸引我,她說:「反正你無聊,不如就回來吧!」我說我不會回去,縱然回去,我也不會回去那所教會的,因為什麼呢?不是羞恥的心態,是不好意思,自己走了,又再回去,好像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但我二姐說:「沒關係的,人家不會這樣想的!」但她叫了我好幾次,我都沒回去,因此她每次有些什麼「交友與戀愛」、「電影週」她才叫我去教會,你知道那些十幾歲的年紀,你會很好奇那些「交友與戀愛」,而「電影週」你會覺得不會悶才去教會。她漸漸叫,我就漸漸地再回到教會,加上這次我回去,去了一個中學生團契,多了一些跟自己年齡相若的人,這次我回去,感到 神的奇妙帶領,也認識了一位姐妹,這位姐妹是跟我的性格非常相反的人,我很喜歡講話,她則非常不喜愛講話,你可以想像得到,我做事是要到最後一分鐘才作成的人,而她卻是超準時完成的人,是個很懂得自理及儲蓄,我就完全反過來的,不懂得自理和儲蓄的那些人,但很奇妙,她自己也分享說,跟我相識也很奇妙,因為她是絕對沒辦法接受我,她覺得像我這類人沒有一樣可取,又不懂得自我管理,做事情全不能照時間表完成,這種人她是無法忍受的,但偏偏很奇怪,我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很討厭人家遲到的,所以不曉得是否這一個共同點,另我們可以做朋友,之後就一起去成長。而 神也透過很多例子和對我的說話,我慢慢開始有靈修的習慣,我第一本開始靈修的書,是一位聖經人物的書,我覺得那個人跟我很像,他就是彼得,彼得失敗在於他的衝動,甚麼事情都要「我來」這套,每次都要爭風,講話也大聲,但永遠也不夠恆心,這一刻他說:「主,你是永生的 神,你是永生的道,我還可以跟誰呢?」下一秒,耶穌就說:「魔鬼退下。」所以我覺得我跟他很像,也是不曉得為何,我以前念天主教學校的時候,我只記得一個故事,就是彼得三次不認主,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故事,像耶穌把水變酒都沒有像彼得三次不認主那麼印象深刻。至此以後,很奇怪地我選擇了下午六時三十五分就跑去靈修!
歌曲:因為有主耶穌
詞/曲:吳慕鄉
演唱:廖偉凡
專輯:我要遇見你
我九四年受洗,九五年暑假,我妹妹和我,加上我的好朋友和她的妹妹,以及另一位弟兄和姐妹共六個人,我們走去和傳道人問說,有沒有什麼查經書,我們可以自己用來查經的?是有導讀性的,使我們不會查錯經和曲解經文的,那位傳道人很驚訝,他就介紹蘇穎睿,或是蘇穎智的那本書,我忘了是叫「伴我成長」還是「成長路」,是查雅各書整卷書,當時候我們一個星期去兩天教會的崇拜和團契,但我們卻一個星期查兩次或三次經,總知我們一個月多一點就查完那八課或十二課的書。那時候,不知為何,大家很喜歡查經的,當時候我是十七歲,而且也不是最年長的一位,我只不過是排第二,其餘的都比我小,他們也一樣喜歡查經,覺得很享受,甚至乎去了一個夏令會,講員講道說了「jump in, junk out」,你聽了什麼垃圾就出來什麼垃圾,所以你看的書、聽的歌、看的電視,其實是很影響你的思想和成長。我很記得我妹很喜歡唱卡拉OK的,我們也喜歡聽歌,但我們在車上許下了一個諾言,說以後就不唱流行曲,雖然我們有時也會唱,但會看到 神,很開心能被祂感動,現在也會聽歌,但會有所選擇,會聽一些唱得好的,不會說什麼垃圾歌都聽。詩歌也是很喜歡的,我們是很喜歡唱詩歌的,很開心可以一直在經歷祂,之後就多了機會在教會裏作事奉的工作,像組長、團契團長。就算現在回來香港的頭一、兩年,雖然不太適應,但是可能是因為本身基礎的問題,如同我的牧師教導我們有幾樣事一定要做的:一,一定要每天靈修。二,一定要每星期去參加教會崇拜。三,最少要有一個教會的事奉,因為這樣才能依附著一所本地教會,再而投入教會生活。四,其實是很重要的,就是參加教會的祈禱會,這一個我現在都還未能做得到,還有就是參加主日學,我自己都覺得很虧欠,因為教會祈禱會及主日學,我都未能做到。主日學的話,可能是我一星期要有六天的工作,到了星期天就覺得很累,想多睡點,但如果教會舉辦週間的課程,例如:星期二、三或四晚的話,我想我會參加的,這段時間有主日學的話,我也會參加,因為我覺得那是很重要的。至於教會祈禱會,我與姐妹們一起達成,彼此鼓勵,使大家都能參加教會祈禱會,我覺得這是很重要,是要參加的,但很多時候,自己都很軟弱,又或者時間上未能配合,因此我也鼓勵大家都做這幾樣事。
歌曲:愛
詞/曲:陳文卿
演唱:林明樺
編曲:施孝榮
專輯:我要遇見你
我覺得我信了耶穌已是最大的禮物,我覺得有一樣東西很不一樣的 - 唸書的時候信耶穌和你已經開始上班時候才信耶穌,真的有很大的不一樣 - 在加拿大唸書的時候,可能比較悶,因此到了星期五晚上就是一個非常之大的節目,大家就會很開心、很熱鬧的去教會,在那邊坐車不是太方便,所以有時你來接我或我去接你去教會,大家一起很高興去團契,去到團契就好像見到家人一樣,因為很多留學生,都沒有家人在那邊。參加團契是很重要的,其實到了現在,我仍覺得參加團契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你不參加團契的話,你不能夠投入一間本地教會,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剛回來香港一、兩年的時候,我都不是太投入,因為始終離開香港有一段時間,文化真的有點不一樣,我很開心是因為我回來參加的那間教會,有很多弟兄姐妹也是從外國回來,會比較容易點投入的,我回來香港那幾年,斷斷續續都有參加教會團契,差不多過了兩年之後,就真的能夠很穩定的參加團契了,為什麼呢?因為有好幾個姐妹們,她們都輪流的來關心我,她們會輪流的一個或隔一個星期就打個電話給我,我相信她們不一定有協定的,乃是全然出於愛心。兩年之後,為什麼我會容易去投入呢?就是有人開始邀請我去事奉。事奉是很要緊的,因為一個基督徒去事奉的時候,你會多接觸弟兄姐妹,也就是有同工了,而有同工了就容易投入那間教會,在事奉的時候,我在團契就多了帶領查經及領詩,最重要的一樣是,很多人都說不想、不敢或不能夠事奉的,其實你不用擔心的,我覺得每一個事奉的要求,有人走過來問你說,你可不可以怎樣怎樣幫忙的時候,這個真的不是偶然的,某種程度上,都有 神的帶領在裏面,所以除非那個事奉是你的能力所擔當不了,例如,你信主可能只有一年,就請你去教主日學,不過這也不是說完全沒有可能的,我也試過遇見一些海外宣教士,他們甚麼都要去做,而 神在當中也真的很保守、帶領。但一些本地教會,基本來說已有了很多學者,教會也很完備的,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做不來的時候,當然就不要接受啦,但是一般來說,像團契的領詩的工作,就算是你信主只有一個月,也能夠做到的,因你純粹把詩歌與弟兄姐妹分享,我覺得這是絕對可以的,所以不要擔心去事奉,因為你要知道,每一個事奉,都是 神所給你的賜福,這個的賜福,是要你踏上那條路,你才能經歷得到,如果不踏上去,你永遠也不會經歷到那種的賜福的。困難一定是有的,沒有人敢說事奉是沒有困難的,但是你那個困難必定是你能夠勝過的,而 神也必然會帶領你去走過的,所以 神有差弟兄姐妹來跟你說,邀請你去事奉的時候,請大家真的不要拒絕,要放膽, 神一定與你同行,當你放膽願意接受這個挑戰的時候, 神一定會賜福給你,你如何勝過那個困難的恩典,是你無法在其他事情上,能夠經歷得到的,所以事奉是必然要的。
歌曲:學習去愛
詞/曲:吳慕鄉
演唱:林明樺,施孝榮
編曲:陳志成
專輯:我要遇見你
如果說到開這店子的事,可以說很多,不如首先談談,為什麼會開這家店子,其實是很偶然,我只能夠說是神的帶領。很奇怪的,我記得少時候爸爸說一定要做生意,不做生意是不會發達的,打工是不會出頭的。記得當時我曾說一定不會做生意的,因做生意一定會心裡老惦著,會擔心很多事情,若是受僱的話放工便可以離開,但當老闆要顧及很多東西:「不如再開多一點時間,生意可能好一點」。 其實是在去年夏天,當時我有一份工作是去到一個不想繼續的情況。當時是在荷李活道一個畫廊裡工作, 很多人想像那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外表看工作地方像在一個陳列室裡,掛在牆上的畫都是由萬多元至數萬元,甚或數十萬的也有,惠顧的全都是很有錢的人,有能力買畫掛在家中也不會窮到那裡去。他定有閒錢才會光顧,當然有些人是很能幹的,當時我做得很開心。其實我很喜歡與人聊天,總的來說我的工作大多接觸洋人,在很西化的環境工作。我其實轉換了許多份工作,但轉了幾份工也是在荷李活道,其實我也習慣了,倒有點在加拿大的感覺。在加拿大的朋友笑謔,他是在加拿大基督教的書室工作,他的同事全都是說中文的,但我的同事全說英文,聊天時也覺得很有趣。但為何不幹呢?我老闆也蠻好人的,因去年店舖來了一位新的上司,他不是從事藝術工作的,他的思想不是那麼喜愛藝術artistic,只是顧著賺錢,整天問我今天做了多少生意,給我很多壓力,以前的老闆不會這樣的。儘管我是一個畫廊的售貨員,但做成了生意我是沒有佣金的,說出來也沒有人相信,賣數十萬的畫也沒有佣金,只是得一份薪金。因當時我回來的時候曾對自己說,不會找一份有佣金的工作,因我不想為賺錢而工作,當然很多人覺得我很愚蠢,但這不是我所願的,。所以新上司來了以後,與我工作的作風很不同,當時已經想著不幹了。湊巧我婆婆在去年母親節之後發現有癌症,當時已是第三期(末期),加上工作上又做得不開心,我婆婆進了醫院後再也沒有出過來,當時想找多點時間陪她及向她傳福音,當時不知怎樣的便決定辭職。我是去年六月底辭職工的,我婆婆在五月中母親節的時候發現有癌症,她是在七月中去世的,即是我辭工後一個星期她便過身。當時我是想多點時間陪她的,可惜以後也沒有機會叫她信耶穌。但我覺得我沒選擇錯呢,後來我與男朋友也是一位弟兄,他是做兼職圖像設計師。那時兩人也會經常聊聊想幹什麼,也會到星巴克和Pacific Coffee喝杯咖啡,想想有什麼可幹的,閒談間說不如開間店子買點ART及T恤等的,倒有點奇怪.但我們確很喜歡美術及設計的。怎樣才可被人知道和認識的。其實在香港ART是有錢人的玩意,有幾許學生及人有機會接觸到ART。其實我們的客人有些是教美術的,他們也說香港是沒有美術的,因學校不會投放資源進去,他們覺得中英數較重要,或別的學科較重要,會考生報考無疑是覺得容易合格,我們也覺得很可惜。我們在想如何將這些介紹給人,老實說我相信有幾多人經過荷李活道,膽敢走進畫廊看看,我想大多人也沒有勇氣。像有錢的人才可進去,或是怕進去後招人白眼,但我原本就不怕,因我曾在那裡工作,我知道不會這樣的,我也認識一些在那兒工作的人,他們其實是很友善的,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進畫廊參觀。你若是讀ART或設計的也可以進去,看到當代中國或亞洲畫家的作品,其實不用害怕,是沒有人趕你走的,而我覺得看那些作品是蠻有趣的。我男友說荷李活道那些店舖門檻那麼高,叫人不敢走進去,倒不如我們開一間被人容易接納的店舖讓別人可走進來,我們一直想,故我們選擇了T恤這東西。T恤是很容易被年青人接受,我想什麼人也會穿著,你五十多歲也可以穿著,挺舒服的,五十多甚至六十多歲的婆婆也會是我客人,這是很容易接觸到人的媒介,就算年青人可能沒有甚麼錢,他也夠膽走進來,T恤頂多也是數百塊,不像一幅畫會數萬甚或數百萬,所以我們決定開一間這樣的店舖。裡面會搞一點畫展或照片或藝術的展覽,讓別人走進來看看,我們便可以多點與他們聊聊設計及藝術的東西。我們選址在中上環中間,其實這個是神的安排,我們構思賣T恤的時候,沒想過將設計放進去,仍沒想過將小展覽擺上去。我們最想很多年青人去的地方,如尖沙咀、旺角、銅鑼灣等,幸好我們沒有選那些地方,因風格很不相同,若在那裡只不過是一間時裝店,而不是一間畫廊或美術館。第二,以上三個也是開得晚收得晚的地方,星期天也要營業,因假期會很好生意,但我們感謝神我們沒有選擇那些地方,我覺得那是神安排的。當時我祈禱說:「別影響我返教會,我要返到團契,返到崇拜的工作或地點我才會去做」。所以現在星期天我們不營業的,星期五或星期六我也返到團契,我們的營業時間是至六點半便關門,很少會超過時間的。可能你會說為何一間店舖會跟隨寫字樓時間,因我們同時也是當設計的,當設計的也要遷就寫字樓時間,十點半開始營業至六點半便放工的,假期也不營業的。其實我們店鋪在中環的,大家也知道在假期裡中環很多店舖也不會營業,星期六、日假期也不會營業的,我們儘量迎合那些風格,及不影響我們返教會的時間。我們開舖前曾?扎過,,每作一個決定也很害怕,簽一個租約也很擔心,好像一個承諾,但感謝神祂的保守和帶領,由簽租約到現在,當時差少許便放棄。覺得當時在寫字樓的冷氣特別冷,很緊張,想著究竟要不要簽呢?簽的話就要擔起責任,營業額最基本也要足夠繳付租金雜費等,真的很害怕,究竟簽還是不簽呢?但怎知很奇怪的,那經紀已將合約放在上,但他有事要走開一會,我與Kenneth在研究到底簽還是不簽呢?但很奇怪,到他回來那一刻我們又變得安靜。我們便簽了約開了這間店舖。其實這舖子很特別的,雖然只得百多呎,但很開心的是我們接觸過許多客人,他們覺得我們的店鋪是很不同很另類。第一,因很少看到賣T恤的地方會沒有衣架的,衣服掛得稀疏,甚至像展覽館般,覺得是不可以購買的,甚至有人問我賣了衣服是否可以馬上拿走。因我是在畫廊工作的,我們很喜歡潔淨,很少物件,東西不喜歡雜亂的,被你看見的可能只是少許,或可能是我們能幹很曉得收藏,令別人以為我們沒有貨物存在。起初有人會很害怕-「是否陳列室來的」,會否妨礙別人工作,我們最初也奇怪為什麼人總是過門不入呢?我們也有留意別人是會觀看的,因我們是在街市裡面,我們做了個很大的陳列品,我們的櫥窗是很用心去處理櫥窗的,我們 展示的未必暢銷,因為知道很多零售的是哪一樣暢銷才會掛出來,但我們展示的未必是暢鎖的,因我們想實踐一些ART的東西,因我們想別人觀看而不是只為賺錢,想告訴別人我們是有理想的。最重要是我們最初祈禱這地方的時候,一來很感謝神給了我們這個地方,二來我們是有目標,每天也提醒自己是為了榮燿神,做這生意是為了榮耀神而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什麼,只是榮耀神。很難叫自己記得主,但當你生意上有困難的時候,如經濟上的困難的時候也會叫你很煩惱,正如剛才「哈巴谷書」有段經文最後說到,縱然周圍的環境也不合你心意不順暢,但當我想起耶和華名字的時候也都會高興,單單因為神,其實聽了之後也給我很大的鼓勵,開了這店舖之後我也很開心的。做了這店舖後有很多經歷也很奇怪。
正如前兩天有個黑人從美國來做一些資料搜集的功課,其實他是對附近的街道很有興趣,對文革很有興趣,剛巧我們近期介紹的是文革的東西,他也有問我對香港的文化感覺是怎麼樣,或對文革的怎麼看。我與他說了但表明這都是我自己立場和看法,未必一定是對的。他問了我一樣東西,問錢對對中國人對我來說是否重要,我回答說當然重要,當你看到身邊的父母,每個人都說要賺錢,怎樣去投資,怎樣去多賺點錢準備退休的時候,你就知道錢對中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現在好點了,以前甚至較家庭觀念還重要,以前父親上班的工作時間會很長,為了多賺點錢令家人的生活好一點,但沒想到失去父親的參與,那個家庭未必會開心。但現在改變了,多了家庭關心子女,多了很多親子的活動。那人問我:「你貪錢麼?」,我想我不是貪的,我想不會用個貪字,但我也需要交租需要生活,但不能用個貪字形容,如我貪錢的話我不會出來開店舖,因開店舖較畫廊辛苦得多,經濟、生活、精神壓力也辛苦多了。那人問你為什麼你不貪錢,我回答說因我是基督徒,錢不能給予我快樂,錢是重要但不能夠買到快樂,所以我跟他說信仰上給我很大的滿足感,其他東西是不能代替的。
歌曲:除了你以外
詞/曲:吳慕鄉
演唱:黃大城
編曲:施孝榮
專輯:我要遇見你
究竟開這間店舖有什麼想做呢?其實我與Kenneth也想挑戰沒可能的事,那個沒可能當然是人的那個,因為在神來說是什麼也可以的。因我倆在家人心目中是只曉花錢,買東西也要買好的,他們不明白我倆是因為物件的功能和品質,但他們覺得我倆只懂花錢而不懂得賺錢,在他們心目中我倆是不懂得做生意,入不敷支的,但我倆就是想挑戰這事情,不是想以一個鬥心來挑戰,而是想告訴他們,真正養活帶領我們的是神,是神叫我們做到而不是我們自己做得到,在人的範圍裡看覺得是沒可能的。儘管今天有客人走進來也會覺得我們是沒錢賺的,確實有這個反應,但我們只可說的是,到今天經濟當然不充裕,但完全可以做到自己有興趣想表達的東西,同時我不介意在舖子裡表達自己是基督徒,有些人會與我相認,說我也是基督徒,便很開心會與他們聊聊,會說很少基督徒做設計或做生意的,因基督徒做生意也頗掙扎,做生意很容易被營業額去牽引著你整個人究竟是怎樣的,生意不好的話便會經常掛著,所以我感謝神我自從做生意後,每天早上也靈修,每天早上祈禱求神不要讓我太投入,你知道做生意的若生意好的話你會全身投入,所以我求神不要讓我太投入,祈禱叫我不投入但我仍會很投入,因為也需要吃飯交租,會牽引你的專注力,所以我求神不要讓我專注賺錢,叫我有一個平衡,仍然有一個基督徒的生活。縱然爸爸也奇怪,從沒聽過店舖星期天也不營業,六點半便關門,別人放工來買東西怎麼行?基本上我選了這個地點有好處,在晚上及星期日,這裡沒什麼人流的,公眾假期也沒什麼人,故我仍然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有一個正常的生活,我知道很多當零售的人連正常生活也沒有,其實也頗特別的看到神所帶領的,叫我們現在所作的,也不會影響我們返教會及和祂的關係。另一樣事情讓我們很感謝神的,就是開了這店舖後,有點事叫我和Kenneth很掛心的,就是我們晚上也有祈禱,儘管不是每晚,一個星期也有兩三晚會透過電話在祈禱。為了自己靈性及生意額等甚麼也祈禱的,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如果生命上沒有耶穌,你生命也沒有意義,即使你有許多錢也沒用的,這是我們最大的經歷,而且我們很想讓身邊的人看到,讓未信主的朋友,最重要是讓父母長輩看到,他們覺得沒可能的事,神會做到的。透過這件事讓他們看得見,再加上傳福音叫他們信耶穌。
歌曲:願為主燃燒
詞/曲:吳慕鄉
演唱:吳佩芬
編曲:陳志成
專輯:我要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