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Records::$tbl is deprecated in /home/d94lvjg28hnz/archive.vinemedia.org/html/public/lib/Records.class.php on line 27

Notice: Only variables should be assigned by reference in /home/d94lvjg28hnz/archive.vinemedia.org/html/public/lib/Records.class.php on line 67

Notice: Only variables should be assigned by reference in /home/d94lvjg28hnz/archive.vinemedia.org/html/public/lib/Records.class.php on line 167

Notice: Only variables should be assigned by reference in /home/d94lvjg28hnz/archive.vinemedia.org/html/public/lib/Records.class.php on line 45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javascript in /home/d94lvjg28hnz/archive.vinemedia.org/html/public/records/episode.php on line 140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response_form in /home/d94lvjg28hnz/archive.vinemedia.org/html/public/records/episode.php on line 142
葡萄樹傳媒 :: 其他分享式節目
網站升級工程進行中,期間或會有中斷和不穩定的情況,請諒解,謝謝!
Vine Media
主頁 | 關於我們 | 支持我們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 網站連結 | 手機網站 | 設定為首頁
简体
 





Bookmark and Share  
  主頁 » 網上電台 » 其他分享式節目 » 心靈愛語

  思字樂讀 分文筆收 (心靈愛語)
其他分享式節目

主題:心靈愛語
主持:蘇詠思 Catherine
錄音:

作者:盧雲 
增訂:溫偉耀
出版社:基督教卓越使團
頁數:189頁
價錢:約$68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好書,名叫「心靈愛語」,而在書名上方,另有一個小副題:當我陷入靈命低潮的時候。

簡介
如果你以為,這是一本單單安慰人、又或是一本教人如何在逆境自強的書,那你只是說對了一半,我想,這本書可以歸類為靈修書籍,但又不像一般靈修書那樣,按照聖經裡不同書卷的編章次序詳細闡釋,反而是讓人可以不定時地,按著自己特有的處境和心情,在不同的難處中,安靜思想,最後得以調整思維,和更認識自己。這書裡面沒有長篇嚇人的大道理,也沒有商業化的包裝,教人什麼處世的十大奇招秘技,裡面有的,盡是兩位作者:盧雲神父和溫偉耀博士,在自己真實經歷過屬靈的死蔭幽谷之後,痛極思痛而所作出的一些很深刻的生命反思,和一些很精煉、很寫中要害的默想導引,幫助人從不同的角度去面對問題、正視問題。本書共分為「自我篇」、「人際關係篇」和「靈命永恆篇」三大範疇,每一個範疇包含數十篇文章,而每一篇文章都包括有「心靈的呼喊」、「盧雲的沈思」和「容我再上路」三個部份,正如作者自己說,這書的題材,是在很深很深的痛苦經歷,和很深很深的沈思中孕育出來的,它好比一個藥箱,其中儲備了必需的藥品和急救繃帶,這些東西,當然不希望會時時用得著,但人生很難說的,我購買這本書的時候,是覺得題材很有意義,想留作參考之用,但一次又一次,我從文字中,得到過很多安慰、啟發和自省的智慧。

人有情緒/耶穌的榜樣
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所以我很佩服那些很堅強很硬淨、泰山崩於前仍能不動聲色的人,好像世上沒有什麼事能難倒他們,但這書重新提醒我們一個大前提,就是人有感情。我覺得,這種認知,在今時今日,這個樣樣都講究追求卓越、永不言敗,或者有淚不輕彈的社會環境中,是很重要的,神造人有血有肉、有感覺、會思考,在神的設計中,人有喜、怒、哀、樂,有著對各樣事物產生不同感受的自由和能力的,神容許人有脆弱的一面、神接納人有跌倒的時候,聖經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九節這樣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相信,偶然情緒起伏、感覺迷失、受傷,並不是一件錯誤或者罕有的事,而是一個很合理很常見的現象,我們毋須過份壓抑或加以否認,有時,這些感受,甚至是讓人有機會更加認識自己、促進個人成長的轉捩點。我覺得,學懂這個道理,能幫助我們在遇上低潮時不致太不安太自責。事實上,聖經裡多次記載,主耶穌自己也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時常有顯露人性的時刻,例如,當耶穌的朋友拉撒路死了,馬利亞在旁哭泣,耶穌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約十一:35記載「耶穌哭了」;當耶穌被釘十字架前,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也有經歷恐懼和憂傷,路廿二:44這樣說「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又例如耶穌參與迦拿婚宴,在婚宴上與眾同樂,變水為酒,造了生平第一個神跡;而耶穌講道的時候,祂關心來聽道的人身體的需要,就用魚和餅餵飽他們,以免他們餓著回去、路上困乏;耶穌又因有人在聖殿作買賣而發義怒;又例如耶穌在十字架上仍記掛母親馬利亞以後的生活,就指示門徒要繼續照顧;以致耶穌每一次醫治,都是發自對人一種同情、憐憫、惻隱之心...由此可見,神並不禁止人流露情感。

辨識感受,正確反應
不過,雖說感受本身不是錯,但如何處理這些感受,如何作出反應,卻是決定我們會因此離開神、還是更認識神的一個關鍵。曾經聽過一個比喻,我們不能夠阻止雀鳥在我們頭頂飛過,但我們能夠阻止牠們在我們頭上築巢。所以具體地認清、甚至說出自己的感受,不將這些虛無的感覺無限放大,阻止這些隱藏的傷口繼續潰爛、腐蝕我們的心,是很重要的。我明白,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不擅詞令、害怕表達,避免尷尬,或不想進一步傷害和別人的關係,而對自己真正的想法含糊其辭輕輕帶過,但其實,每一個感受背後蘊含的意思,和所需要的醫治,可能完全不一樣。就以人際關係為例,我們或許都有嬲怒一個人的經驗,但一些籠統、不著邊際的評價,例如「我真的很討厭他」、「我覺得他很差」或是「總之我不喜歡他」之類的說話,除了能滿足情緒的發洩外,實際意義不大,只會在心理上愈兜愈亂,但又不明白自己真正討厭什麼、究竟想怎樣做。這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從書中找出對我們當下的處境,一句最恰當的說話,或最貼切的形容。例如,討厭一個人,究竟是因為「你去愛去付出,得到的卻是拒絕、誤會和傷害,你覺得自己很愚蠢很委屈」?還是你曾經「一次又一次為別人解決困難,但當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離你而去,所以你心生怨憤,覺得再不值得為任何人犧牲」?抑或是你對別人信任,最後卻被出賣,令你對身邊的人起了一份敵意和戒心?又還是你暗地裡與人作比較,覺得自己毫不可愛,好像各方面都給比下去似的?無論哪一些句子比較貼近你的心聲,當我們被某些負面的感覺纏繞的時候,這些「心靈的呼喊」,都能幫助我們較準確地找出背後的事實和源頭。有一段時間,我對返教會十分厭倦和抗拒,常常想找藉口推搪過去,每次崇拜後,都想盡快離開,避免和任何人作太深入的傾談,但原來聖經說,不可停上聚會,是很對的,因為久而久之,我的確對教會對信仰,覺得很欠缺歸屬感,後來,在很多次祈禱和反省中,我明白自己,下意識是想避開教會裡的人事紏紛,當時,教會傳道人不斷離職、會眾不停流失、密集的會議、談不完又沒結果的議題,通通都令我感覺疲累,而在事奉上參與太多,反而令到自己筋疲力竭、精力透支,好像每次回去這個地方,總是事務性質,加上其他的壓力,我根本無法親近神,後來,我試圖將一連串的感受好好分類,認清楚自己要處理的人和事,對症下藥,提醒自己要避免自以為義、心懷不平,不要取代神審判人和審判自己的角色,於是我又能再次自我調節,我了解到,我對這個團體的感受,不是憎惡,而是愛。

學習交托,由神管理
當然,在發掘傷痕的同時,有時無可避免,會觸碰到一些更大更深更潛藏的傷痕,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細讀「容我再上路」這個部份,藉著神的話,一步一步,將這些心靈垃圾打掃乾淨。舉一個例子,相信很多人都有要結束一段關係的經驗,無論是感情、友情,甚或工作拍檔、屬靈伙伴等等,我們通常會感到很失落很受傷,我也一樣,我們可以嘗試跟隨作者的建議,安靜去回想整件事情,我去發掘在這段關係裡面,我有沒有一些能夠體現神的愛的時刻?我回憶在我最歡愉最快樂的經驗當中,神的手是否同在?我去鑑察自己在這段關係中,是得到自由還是失去自由,我付出感情的同時是否有附帶條件?我學習分辨人性中自私的剎那之間的感動,和神永恆的不能動搖的愛的分別...我漸漸明白到在神眼中這份感情的本質,其實不是我所想像的,有一些感覺,並不是建立在真愛的基礎上面,我開始明白,連「失去」都有神的心意和安排在當中,我回想到,神曾經藉著不同的人和事給我提醒,很多的偶然、巧合,其實都在神的掌管裡面,而最痛的經驗,可能都對我的生命有獨特的意義...我就求神幫助我,能夠記取這段關係裡面最好最快樂的部份、又有能力饒恕這段關係裡面,最錯誤的地方,並且亦有神的心腸,去祝福雙方和周遭的人、而當我裡面仍有未平復的傷患,就求神親自填補一切所有的破口和空隙...當我慢慢這樣做的時候,改變就臨到了,我由傷痛、埋怨變成感恩、敬畏。這些覺悟,往往都會帶人回到神那裡去,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相信很多人都記得馬太福音十二章43-45節的比喻,那裡說到污鬼離開了人身,四處尋求安歇之處,於是就說,要回到本來的那間屋裡,去到了,看見裡面空閒、打掃乾淨,修飾好了,就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住,那人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所以,我們必須邀請聖靈引導,繼續屬靈的餵養和實踐。

結語
我曾經將這本書送贈給不同的朋友,其中一位朋友,當時正在感情、工作、前途、與家人關係中處處碰壁,感覺很消沈,我希望她能透過這本書,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再從自我認識中找到出路。另一位朋友,父親很早過身,多年來與媽媽相依為命,她媽媽卻於數年前因病厭世,跳樓身亡,可以想像這件事對她造成的打擊有多大,雖然我們都非常關心,但我知道人的安慰很有限,我也明白人有很多深層的感受,未必能透過言語清楚表達,尤其是置身嘈雜的人群裡,惟有安靜下來,讓聖靈、讓神的話觸摸我們的心,那些說不出口的傷痕才有可能修復。當然,每一個人會遇到的情況都有所不同,這本書亦不是金科玉律,神的話才是,但這本書是一個渠道,能將人引到神面前,帶給你力量和安慰,無論現在的你,正在人生哪一個階段,面對怎樣的處境,只要想想作者的經歷,想想主耶穌的一生,就會明白,其實總會有人明白你,行過你正在行的路。盼望你也能好好聆聽在你內在愛的聲音。這是我今次的分享,再見。


周悠扬

回應:錄音節目 - 思字樂讀 分文筆收 (心靈愛語)

很好。

2009年10月9日
 

Copyright © 2006-2025 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