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追求的是無污染。那不是表面的白,而是純、是清。
黝黑皮膚,一樣可以閃亮光澤,白人皮膚,也可以滿佈雀斑。當然,米高積遜的漂白,又作別論。白,不一定就是白人優越主義的白,可以是人體美學的白。
美白的白,亮在表層,透射光芒,跟天使和聖徒的白不同,那種白把你與他/她分隔,也把他/她跟自己分隔。美白,就在表面,是要你貼近他/她的誘惑。
乾淨,作為光鮮整齊,是很古老的追求,村落或部落,不論怎樣落後,都有它們的亮麗和盛裝。
現代社會的乾淨,不只是整齊,而是無菌。一六七六年,Antonie van Leeuwenhoek用顯微鏡發現細菌;十九世紀,疾病的病原理論(pathogenic theory)形成,提倡疾病是由微生物造成。一八五四年倫敦蘇豪區爆發霍亂,死去六百多人,John Snow提出是由水質污染造成,城市開始發展污水系統。
 |
顯微技術,讓現代人相信,看不見的東西才是萬物的最終真相。霍亂病菌電子顯微照片。 |
顯微技術,讓現代人普遍相信,看不見的東西,才是萬物的最終真相,由細菌病毒到分子電子,眼見世界,不是最終現實。眼前靜止的石柱,其實有大量 電子以一百五十「百億億分之一秒」(attoseconds)運轉的速度,圍繞中子轉動。科學模型、電子顯像、讀數,構成這不可見世界的密碼,置換了前一 個神祕世界的隱密禮儀。
美白的白光,不是太陽曝曬,而是金屬反光,是冷光,是空調封密空間的燈光。
無菌,不在於我們看見無菌。由一開始,我們就看不見有菌,但相信它們無處不在。要感覺無菌,便要靠技術的消毒想像,想像自己是生產線上的產品,被注射、塑形、清除。注入乳酸菌,讓它們調理腸胃,一百億個也不嫌多,以為愈多愈乾淨。
Fancl納米卸妝液廣告,把妝粉從毛孔沖走的圖解,不是跟強力潔廁劑的圖示說明一樣嗎?Wacoal Magic X,同一個女模的複製,就像生產線上的塑膠娃娃,展示最新的塑身科技。
一九八五年女性主義者Donna Haraway提出《Cyborg宣言》(cyborg,即cybernetics organism,指生物體與機械體的混合),以cyborg來抗衡父權社會,其名句是:我情願做cyborg也不要當女神。
只是,今天女神就是cyborg,靚,來自軀體改造。
零污染,愛用嬰孩想像。有美容產品標語是「一歲肌」,另一家就大賣「零歲肌」,卻忘記了嬰兒零歲時,皮膚皺摺,滿身發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