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升級工程進行中,期間或會有中斷和不穩定的情況,請諒解,謝謝!
Vine Media
主頁 | 關於我們 | 支持我們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 網站連結 | 手機網站 | 設定為首頁
简体
 
古斌

  • 文化專欄作家,著有《信仰臨界》一書
  • 《信仰臨界──消費社會的信仰新想像》一書於第三十屆湯清基督教文藝獎(信義宗神學院主辦)中榮獲文藝創作組年獎
  • 聯絡電郵:danblog-writer@yahoo.com.hk
Bookmark and Share  
  主頁 » 隨想隨筆 » 古斌 » 歹角

  歹角 (古斌)
其他文章

  由「羔羊」醫生(Hannibal Lecter)、「星戰」黑武士(Darth Vader),到自護公國的復仇者馬沙(Char Aznable),歹角/奸角(villain),向來有一種魅力。

  正與邪,是合法性(legitimacy)的問題,是法,多於善。

  正派主角,他/她不過站在「合法」的位置,他/她擁有法的授權,同時,也受法所制。法,體現為建制,有警隊、騎士團,或地球保衛隊。

  「兵捉賊」作為一種文體(genre),它之所以好看,是在於賊不像賊,而像俠。俠,講的是義,是法外的義。蝙蝠俠或蜘蛛俠,是警察(代表法)的朋友,但他必須不是警察。俠,從來瀟灑,不受拘束。

  由《盜火線》(Heat, 1995)到《捉智雙雄》(Catch Me If You Can, 2002),由北条司的漫畫Cat's Eye(1981-85)到肥皂劇《原來愛上賊》,「盜亦有道」,是遊戲的關鍵。

  至於「臥底」電影,邏輯跟兵捉賊不同,那裡講的是背叛與被背叛,臥底背叛了賊,同時又被警方背叛,「我是警察!」是背叛的告解。《無間道》(2002)的劉德華,與其說是雙重效忠,不如說是雙重背叛(背叛警隊、背叛黑道)。

  法跟善,沒必然關連。法,始於善,但當善隱退,法就逆轉為邪惡機器。

  福音的魅力,也在於它是法外的義。律法之外的義,那是基督信仰的原初光芒,當教會自比為法,福音隱退,光芒便逆轉為黑暗,不義在暗角滲漏。

  當法不再是善,它把世界帶進地獄,那麼,歹角便是唯一可以挑戰惡的力量,是世界的希望。這裡,就是歹角的魅力所在。

  只是,歹角還要再一次被超越,以對抗歹角在挑戰極權時產生的新極權。

  如果劉德華是二次背叛的無間罪孽,那麼,L便是二次逆轉惡的鋒芒。第一次是拿著死亡筆記的夜神月。

正邪太像,那裡有一種相像的魅力,好像友情的魅力。《盜火線》劇照。

  正邪太像,《盜火線》(及向它致敬的《暗戰》)和《犯罪帝國》(American Gangster, 2007)裡,相像是一種吸引力,那不是斷背情,而是好像友情的魅力。友情閃亮,可是現代人沒有友情,只懂性愛和同性愛,那是因為我不獨特。「我」不知是甚麼,就談不上跟另一個我做朋友。沒有義,沒有品,就沒有惺惺相惜,只有纏綿。

  電影版的L曾經說過,可惜他跟夜神月沒成為朋友。黑白片中,奸人堅知錯了,改邪歸正, 觀眾感動,其實,他們渴求友誼,並且得到了。


轉載自:第一○八○期.二○○八年五月十一日

作者:古斌


未有回應

 

Copyright © 2006-2025 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