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雜誌,我們既愛又恨。我們一邊罵它低俗,一邊偷偷翻閱它。
八卦尋找的不是資訊,也不是真理,它是要在人與人之間找尋混在一起的材料。真理是白開水,有益但沉悶;資訊是咖啡,提神但受不了會心悸。至於八卦消息,它是醉鬼手上的一瓶烈酒,喝得身上發臭但又不亦樂乎。
以經濟為例,宏觀經濟學是真理,陸叔或四叔的買股建議是資訊,而某家銀行的管理怎樣差勁,是八卦。
八卦消息,讓我變成行內人,與別的行內人一樣鼻孔呼氣,感覺自己在裡面。
專家的資訊令人焦慮,由退休需要五百六十萬,到幼兒要食DHA,以至今年潮著是透視。專家叫我們各自修行,唯有八卦消息普渡眾生。那是精神的錨,在動盪世代,讓我躲進方舟,擠身鳥獸中間,吱吱喳喳,不再感到被棄。
八卦要求的是裡面的,但八卦的人永遠進不了裡面。我要是在裡面,那裡就沒有八卦,只有祕密。
內幕、獨家、第一手真相,八卦雜誌,正正在說我們是外行人,而且一無所知,人云亦云。管你花錢買多少,你都是外行人。
八卦,總是關乎一個人,行內名人,而且總是對他/她的身體感興趣。他/她的衣著、糗事、手拖著誰、昨晚跟誰睡。因為身體充滿犯錯、脆弱和平庸,在這裡我跟他/她原來那麼相像。
存在把我拋到世界上,八卦尋求棲身。只是,很多八卦雜誌是爛房子,不遮風、不擋雨。
 |
Orange Car Crash Fourteen Times(1963),沃荷(Andy Warhol)作品。車禍中慘死的身體,被曝曬在鎂光燈下。 |
沒有倫理,鏡頭是絕對權力。鏡頭,把事物脫光,把房子脫光,把衣服脫光,也把皮肉脫光。車禍中慘死的身體,被曝曬在鎂光燈下。其實,那裡有甚麼真相?
鏡頭,曾經與惡抗衡,這個時代早已過去。惡已變種,鏡頭是同謀,滿口崇高,偽裝敬虔。
鏡頭不再生產意義,而是消滅意義,文化學者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說,這就是傳媒的淫穢(obscene)。淫穢,消滅凝望的距離。太真,太近。
界限創造意義,極權,總是要到處填滿自己,毀掉隱藏性,把一切界線摧毀,最終歸回混沌。「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創一6)
外地回來,在機場看到最新一期八卦雜誌,莫明的興奮。熟悉的一切,那是回家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