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升級工程進行中,期間或會有中斷和不穩定的情況,請諒解,謝謝!
Vine Media
主頁 | 關於我們 | 支持我們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 網站連結 | 手機網站 | 設定為首頁
简体
網上電台 隨想隨筆 信仰見證 認識真理 音樂分享 教會講壇 創意短片 聖經靈修
 


網上查經

真理再思

365天談情說愛

讀經日引

荒漠甘泉

歲首到年終

守望代禱

成語靈訓

週一嗎哪

每週習語

每日經歷神

 

 

 

 

Bookmark and Share  
  主頁 » 聖經靈修 » 道地靈修 - 七月十四日

  
其他道地靈修

三一後第七主日:隔離.鄰舍(2013年7月14日)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裏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十28-37,節錄)
堵建偉

數年前一位老師退休離港,同學們聚首一堂為他餞行。老師教的是倫理學,常引述亞里士多德的公平原則:「對同樣的人同樣的對待,不同的人不同的對待。」

當天飯後,同學們和老師一同離開食肆。夜間街上仍行人如鯽,大伙兒三三兩兩的,一邊走一邊傾談,與行人摩肩接踵。偶然有一位老伯向人行乞,路過的人不屑一顧。當老師走過,老伯便用不知是甚麼地方的方言問他。老師停下來,準備從口袋中給他幾個零錢,打發他。誰知那位老伯再用帶鄉音的普通話說,他肚餓,幾天沒有吃下甚麼。他不要錢,只想吃飯。

老師便帶他走進附近一間食店,給他叫了簡單的飯菜,結了帳便離開了。

老師沒說甚麼話,如常繼續和我們傾談。我們身邊的同學都愕了然。不知道老師竟覺察到這位老伯的需要,而我們卻都像街上其他的人一樣,當老伯只是討錢的乞丐。

對於有需要的人,我們可能察覺,可能不察覺。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愈來愈麻木,若非生死關頭,「孺子將入井」,我們都不會發揮惻隱之心。日常的營營役役,各種會議、約會及聚會,安排緊湊,令我們對周遭的事物無暇細察,甚至忽略了家人。……

從前,愛鄰舍如同自己,就是愛自己族羣中的人。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提醒我們,鄰舍不單是自己族羣的人,而是跨越了族羣的藩籬,甚至包括族羣的敵人。我們看到耶穌不獨說這樣一個故事,他更親身示範,給非猶太人(撒馬利亞人〔參約四〕;迦南婦人的女兒〔參可七24-30〕)治病,跨越了族羣的隔閡。

故事中被強盜打傷的人,表示鄰舍是有需要的人,尤其是被欺壓的弱勢者。有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反映勢利的鄰舍關係。好撒馬利亞人既為異族,卻表現出天涯若比鄰的胸襟,以及對弱勢者的關顧。

耶穌時代,族羣身分無疑是社會分化的其中一種因素,當今亦然。如今社會存在階級、種族或原居地、身分等分化,來自低下階層、南亞或內地,以至外傭和不同性傾向人士,都受到歧視。有需要的人,可以是我們認識的親友,也可以是我們不認識的人。

在生活的各種要求下,我們對別人(特別是有需要的人)的觸覺麻木了。在緊湊的日程下,我們甚至連自我也失落了。自顧不暇,如何愛人如己?也許我們要放緩生活的步伐,讓自我回歸上主懷抱,從而與自己連繫起來,再聯繫周圍的人。從上主中看到自己,才能自愛;看到周圍的人,才能愛鄰舍如同自己。


承蒙「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授權轉載──節錄自《道地靈修6》
------------------------------------------------------------------------------------------
歡迎加入「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及《道地靈修》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CCLCBookClub / http://www.facebook.com/CCLCmeditations

未有回應

 

閣下尚未登入...

如閣下為葡萄樹會員, 建議閣下先行登入!
姓名:
主題:
回應:
驗證碼:  [新的驗證碼]
 
   

 

Copyright © 2006-2024 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