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室〕每逢星期日錄影轉播不同講者、牧師的證道分享..
如電腦未能播放,
請以手機或平板→
下載觀看/收聽→ |
 |
主題:事奉耶和華
證道:吳碧珊牧師
撒上3:1-10 耶和華向撒母耳顯現
3:1那孩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在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異象。
3:2那時,以利在自己的地方睡覺;他眼目開始昏花,不能看見。
3:3上帝的燈還沒有熄滅,撒母耳睡在耶和華的殿內,上帝的約櫃就在那裏。
3:4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裏!」
3:5他跑到以利那裏,說:「你叫我嗎?我在這裏。」以利說:「我沒有叫你,回去睡吧。」他就回去睡了。
3:6耶和華又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裏,說:「你叫我嗎?我在這裏。」以利說:「我兒,我沒有叫你,回去睡吧。」
3:7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耶和華的話也未曾向他啟示。
3:8耶和華第三次再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裏,說:「你叫我嗎?我在這裏。」以利才明白是耶和華呼喚這小孩。
3:9以利對撒母耳說:「你回去睡吧。他若再叫你,你就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就回去,仍睡在原處。
3:10耶和華來站著,像前幾次呼喚:「撒母耳!撒母耳!」撒母耳說:「請說,僕人敬聽!」
詩139:1-6, 13-18 耶和華的全知和眷顧
139:1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
139:2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139:3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139:4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139:5你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
139:6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139:13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編織我。
139:14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139:15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塑造;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
139:16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都在你的冊子寫上了。
139:17上帝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
139:18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
林後4:5-12;
4:5我們不是傳自己,而是傳耶穌基督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4:6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裏,使我們知道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臉上。
4:7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為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
4:8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內心困擾,卻沒有絕望;
4:9遭受迫害,卻不被撇棄;擊倒在地,卻不致滅亡。
4:10我們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在我們身上顯明。
4:11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常為耶穌被置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命在我們這必死的人身上顯明出來。
4:12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運作,生卻在你們身上運作。
可2:23-3:6安息日摘麥穗、治好萎縮了的手
2:23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田經過。他的門徒走路的時候,摘起麥穗來。
2:24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為甚麼做安息日不合法的事呢?」
2:25耶穌對他們說:「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需要食物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
2:26他在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怎麼進了上帝的居所,吃了供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吃呢?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以吃。」
2:27他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2:28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3:1耶穌又進了會堂,在那裏有一個人,他的一隻手萎縮了。
3:2眾人為了要控告耶穌,就窺探他會不會在安息日醫治那人。
3:3耶穌對那手萎縮了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
3:4他又問眾人:「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合法的呢?」他們都不作聲。
3:5耶穌怒目環視他們,因他們的心剛硬而憂傷,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原了。
3:6法利賽人出去,立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除掉耶穌。
引言:
今天香港教會太安舒,特別昔日在殖民地政府管治下,確實給予教會很多傳福音的機會與空間,我們容易習以為常,認為是必然的。但其實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教會的發展是受到一定情度的限制,如中國、印度等等。
我們香港教會在不知不覺間被寵壞了,被世俗化,我們被市場經濟效益思想主導著。以事工成效衡量教會的發展,慢慢失去了那本來的召命,教會的存在乃是為事奉耶和華。
查理狄更斯《雙城記》開場的第一段。「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時代,這是黑暗的時代…」
活在這時代的你及我,如何描述這所處的境況!如何理解此刻我們事奉耶和華的意思?今天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互相勉勵,再思想:事奉耶和華的意思與這身份帶來的挑戰!於舊約聖經中,事奉耶和華這句子出現了40次。
撒上3:1-10
撒母耳自一斷奶時,已被母親哈拿交予先知以利,好使撒母耳能終身於聖殿服事耶和華。
現刻以利年紀已經很老了,眼目昏花,於晚間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以為是以利找他,直至第三次,以利才明白,就提醒撒母耳,是耶告華上帝親自呼喚他。若再聽到聲音,要回答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
於是撒母耳就回去自己原先睡覺的地方。忽然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即時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
經文3:7「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
未認識是指撒母耳尚無直接與耶和華上帝接觸的經驗,未有與耶和華上帝直接對話。耶和華也未曾向他有任何直接的指示,啟示。
以利教導撒母耳再聽到聲音,回應的說:「僕人敬聽」。意思是:要知道自己乃是奴僕卑微的身份,願意靜聽,隨時準備遵依吩咐,及決意順服於這位主的吩咐。
在經文中我們發現;
- 是上帝親自去,主動的呼召、揀選撒母耳,去事奉祂。
- 縱然撒母耳當時對上帝的接觸、認識有限,上帝揀選人去事奉祂,不在他的才能、資歷,位份
- 人未能明白為何上帝偏偏選中他,不是人預計
正如詩139:1-6, 13-18
所描述;這位耶和華在詩人仍於母腹中,在未成形體的時候,他已被耶和華寫上在冊子裏。是人不能測的;這至高者,是人不能及的。無論人坐下、起來,行路或躺臥,祂都曉得,都細察。
詩人一再強調;告訴我們,這位我們所相信的耶和華是滿有權柄和能力,祂是知悉我們每一個人的特性及限制,祂是主動邀請人去回應祂的揀選。
祂是等待人的回應;撒母耳在聆聽到這細微聲音!即時的答:「請說,僕人敬聽!」
上帝在邀請人去事奉祂的時候,也會給予一個空間,一個選擇。我們所見撒母耳也樂意,謙卑的去回應,順服這被使用的機會。
林後4:5-12;
聖經林後4:5-12;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回應上帝的揀選去事奉祂的時候,自己是要清楚這角色。
事奉者的目標是指向耶穌基督,是為福音的見證者,是參與上帝拯救的工作,也是和上帝同工,不是標榜自己的才智能力,而是要謙卑地順服。保羅提到他和與他同工的伙伴不過是福音的「瓦器」。
「瓦器」,這在較早的社會是非常普遍的家庭用品,它是用泥土曬乾後送入窯裡燒硬,蓋在房子上面以防下雨或日曬。非常普遍的用品。
保羅用「瓦器」來形容事奉者的角色,乃是要表達人是不配,但卻是上帝的憐憫和恩典,揀選了他,使他有這樣的福份。因此,「瓦器」裡面貴重的「物品」並不屬於他,而是上帝的。
雖然「瓦器」是那樣脆弱的物品,但卻沒有被「壓碎」;是;在事奉的路上遇到許多困難,保羅描述「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內心困擾,卻沒有絕望;遭受迫害,卻不被撇棄;擊倒在地,卻不致滅亡。」但那事奉的心志是沒有被擊倒。
保羅提醒事奉者,作基督的見證人;並不是很「平安」的一件事,是會有「受困」、「內心困擾」,「甚而迫害」,「被擊倒在地」。在事奉者的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以致能將耶穌的生也在他們身上顯明。
4:11保羅描述
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常為耶穌被置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命在我們這必死的人身上顯明出來。
因為我們這些人雖然活著﹐卻永遠為了耶穌的緣故被送交於死﹐好叫耶穌的活也在我們這能死的肉身上顯明出來。
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已經預備好了隨時為耶穌的緣故,不惜被人置諸死地;這樣好使耶穌的生命,在我們這終有一死的肉身上表現出來。
我們的一生,常常為了耶穌的緣故冒著死亡的危險,為要使他的生命能夠在我們這必朽的身上顯明出來。
保羅要那些願意跟從,那事奉主基督的人,要準備,要知道,為了成全、成就耶穌基督的吩咐,這信仰、這身份是會危險,是要冒險的,是會被人置諸死地。
耶穌也是如此的以順服的生命去回應耶和華上帝對祂的揀選作為事奉耶和華的人,主耶穌選擇了這甘願冒險的路,堅定冒著死亡的來回應這的召命。
可2:23-3:6
耶穌門徒在安息日摘麥穗及耶穌治好萎縮了的手事蹟中,經文記載著;耶穌基督與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門徒肚子「餓了」,就伸手去摘麥穗吃。問題並不是出在摘麥穗,因為若是肚子餓了,經過別人的麥田去摘麥穗,這是摩西法律所允許的行為。
問題是在摘麥穗下來時的動作,是「用手搓著吃」,這才是關鍵問題。因為是「搓」,需要雙手用力,這就違反了安息日規定,也是這些法利賽人所認定的「做工」之動作。就是違反安息日的誡命。耶穌的門徒這樣做,就是大逆不道。他們為此特地來找耶穌,向他提出抗議。
耶穌提起昔日大衛被掃羅追殺的時候,他跑到挪伯城祭司亞希米勒那裡;有關事蹟在撒上21-22章也有記述。那時大衛很肚餓,正在逃亡。他就欺騙亞希米勒,說他是因公出差,肚子非常餓,希望能吃點東西。亞希米勒因為沒有準備其它食物,就同意大衛拿祭壇上的祭品來吃。
依照摩西法律,這種食物只有祭司才可以吃。就因為這樣,這件事被掃羅知道了,因恨惡大衛,這筆帳算在亞希米勒的身上,掃羅藉此大屠殺該城所有的祭司,而亞希米勒的家族全都遭到屠殺。
現在耶穌以這件殘酷的大屠殺事件,來反問這些宗教領袖法利賽人。摩西法律,設有安息日,乃是為了幫助人專心去敬拜上帝,而不是用了成為借口去阻塞人,甚而成為藉口、計謀去傷害人。。
耶穌提出了一個中心問題:安息日、律法、規條、以往運作模式,不能,不可以成為箝制人生命的金科玉律。
可3:1-6
也是繼續發生於安息日;耶穌是尊重律法的人,在安息日和眾人一起去猶太人會堂參加聚會。這刻祂入到會堂。祂看到一個手枯萎了的人;。
有一本新發現的「希伯來福音書」,裡面就記載著:
「有一位泥水匠,他靠著手工供作養活家庭。因為他的右手枯萎了,知道耶穌在會堂,就去懇求耶穌醫治他的手,以免他淪為乞丐。」
這些宗教領袖們向對耶穌基督的行徑相當不滿,處心積慮地想要找機會對耶穌基督下手。他們再想要用摩西的法律來陷害耶穌基督。
耶穌請這個手枯萎的病人站在他們面前,然後就提出了這個非常基本的生命問題:摩西的法律到底是要救人,還是要害人?如果法律是為了要害人,那樣的法律對嗎?若是要救人,那麼即使是安息日,難道就不可以救人嗎?會堂裡所有的人都「一聲不響」!
這些宗教領袖們沒有想到耶穌基督竟然會提這樣的反問,使他們無言以對。
第5節作者在這裡用「耶穌怒目環視左右」這句話,來形容耶穌基督心中的忿怒。原因是看見他們心腸剛硬。
耶穌的憤怒,是祂看到這個病人的需要,他的枯乾的手,是他的一家人生活已經受到影響,為何卻還被人利用來試探耶穌基督。
我們可以看出耶穌對人的真實的需要與價值,與法利賽人所詮釋的法律有很大的出入。祂甘願承受這行動帶來的一切危險。
若是耶穌真實被這些人去定罪,他們可以馬上就將耶穌基督逮捕移送猶太人最高法院去審問,而違背安息日的條例是可以判處死刑的。現在這些人不敢,只是自己也知道所提的理據很薄弱。
當耶穌基督用這問題來問這些宗教領袖之後,可以想像得到這些法利賽人反應。定會非常憤怒,對耶穌的仇恨就越深,更會找緊其他機會,將祂除去。
耶穌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忠於自己被選召作事奉耶和華者的身份。
總結:
今天幾段經文對我們有何提醒呢!
-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那創天造地萬軍耶和華手中,祂是那至高者,我們未出娘胎,祂已經鑒察我們,認識我們。人的知識與能力是未可明暸的。
是祂主動去愛人,去揀選人事奉祂,而不是人有努力,或自己可以做任何事,得到這被揀選作祂的事奉者這身份。
「事奉」這個詞,原文就是成為奴隸的意思,事奉耶和華有如成為耶和華上帝的奴隸,任憑衪用。耶和華要求衪的子民,事奉祂的人要忠心、誠心誠意地事奉衪。不能帶有任何其他動機去事奉。
我們都如粗陋的「瓦器」,但卻是上帝的憐憫和恩典,以這「瓦器」去盛載裡面貴重的「物品」,那就是上帝。
耶和華是我們的主人,是我們事奉的對象。事奉耶和華的重點,不是為祂做甚麼;事奉者就是要全心全意的以自己整個人的生命,每天的生活去活出耶和華上帝的心意。
事奉必須倚靠上帝得以成就,重點不是事奉者的技巧,事奉者的能力,而是上帝的行動。
再者,經文提醒我們,事奉見證耶和華並不是很「平安」的一件事,在事奉者的身上是要帶著耶穌的死,因是要抗衡罪的權勢,會因為此緣故被人置諸死地;是會冒著被攻擊、死亡的危險,以便能將耶穌的生也在他們身上顯明。
- 人可以作出回應,選擇是否願意,去事奉耶和華的。這抉擇乃是一個生命方向的選擇,要知道在抗衡世俗的主流意識與價值時,是要抗衡那些欺壓人的強權,古舊被人簡化的傳統或處事模式,是會有危險及艱辛的。但這條路卻又是會豐盈,充滿祝福。
這選擇是要求生命的改變,不是行為上的改變,是整個態度和方向、是質素、是心的改變。整個人生都是為要耶和華這主人的心意得到彰顯,得到榮耀。是要將耶穌的生命藉此在自己身上顯明。是以一個「瓦器」去盛載「至寶」。
這個選擇是挑戰人;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喜好;以及自身努力而得來的安全感,甚而願意為放下自我的安危,去為軟弱、受壓迫、剛硬的人重新尋見上帝。
- 今天我們香港在這高舉金錢、成效利益為取向的社會,就如大家都在談論,大灣區的經濟發展,香港的獨特經濟優勢會被減弱。我們現正積極鼓勵開創香港的創新科技,否則難以保持香港的競爭能力。
我們看見,今天年青人少談自己人生的理想;反之是問;大學那個學位和高級文憑好,邊樣搵工易D?邊樣吃香D?
又見那些消費主義、享樂文化充斥著各階層;如各方媒體都鼓勵借貸,借錢去完成他們的夢想,創立事業這個夢想,不用再受老板氣,又或可實現一個華禮夢想婚禮等等。
作為一個被主揀選的人,以著耶和華上帝的心意而去活的人;是否能分辨這些意識形態,文化價值取向而say no呢!為理想;不計薪酬福利的微弱,而選擇返工時間長,福利少的自願團體工作,能有勇氣以仍用小米手機而自豪,這個暑假不去歐洲旅行改去長洲,而感到滿足呢!
- 另方面在這回歸二十多年以來整個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充滿危機、不同意見、對立與撕裂。「繁榮穩定」、「馬照跑,舞照跳」,「高度自治」、「港人治港」論據下;作為事奉耶和華的人,如何就社會不公義,不平等而奮鬥,同時珍惜及尊重不同意見的表達!有勇氣去冒險,輕看被標籤、被指控、被限制的危險,而堅持活出自己的信念呢!
一個事奉耶和華的人,是祂主動邀請,也要自己作出抉擇,是冒險的抉擇,也是如此才能明白及活出這位永恆的主的吩咐,成為祂的見證人。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

支持〔葡萄樹傳媒〕網上多媒體平台:
Paypal/信用卡
請按此:http://www.vinemedia.biz/_p/prd1....
銀行支票
港幣劃線支票,抬頭請寫: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或 “葡萄樹傳媒有限公司”
請在支票背面註明奉獻者姓名、聯絡電話或下載奉獻表格
寄回:P.O.Box 91243, T.S.T. Post Office, Kowloon, Hong Kong
其他奉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