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室〕每逢星期日錄影轉播不同講者、牧師的證道分享..
如電腦未能播放,
請以手機或平板→
下載觀看/收聽→ |
 |

主題:給我一個笑臉
經文:詩篇42章,43章
證道:吳炳華牧師
引言:在人與人的接觸或相處裏面,笑臉往往使人有一種親切、歡迎、仁慈的表示。給人有一份鬆弛、安舒、釋放、開心、温暖、得鼓舞、激勵的感受。
聖經翻譯者用這種擬人的筆法來強調詩人心中的渴求,詩人此刻最想見是神的臉,其實,就是神自己,是神的臨在。
(因為從來没有人見過神的面)
什麼原因?
為什麼詩人那麼想見到神?
在進入內容之先,先掌握這兩篇詩的結構
大部份的聖經學者都同意42,43原屬一篇,分開最有可能是因禮儀程序上的需要。而且明顯的理由,是它們有一個很清的分段分隔每一段都是由一句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句子,像詩歌的副歌一樣42:5、11、43:15
這三段也表達出詩人在困苦中所經歷的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重點和主題。
讓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詩人為何那麼想見到神?
I 枯乾 第一階段(圖畫) <你的神在那裏?>
詩人首先就用一隻乾渴至幾乎喪命的鹿,忙亂地跑來跑去要急於尋找水源,來喻作自己心底裏對神的深深渴慕之情。因為他的心田好像一幅龜裂的地土。他的心靈十分枯乾。
從詩人所發出的問題中,可能比到一些線索,為何詩人那麼切慕上帝。
有學者猜測他是被放逐,要離鄉別井,遠離家園。離開了他的群體,遠離神的聖殿,又或者是因身患重病而無辦法去到耶和撒冷敬拜神。
「朝見上帝」就是指到聖殿敬拜神
昔日的敬拜(聖殿)與今日,我相信有很大的分別,
昔日:聖殿乃代表著神的居所,神的臨在,
在那裏:上帝與人相遇
上帝與人說話
上帝救贖以色列人的事件被記念
以色列人獻呈他們的禱告,並得著上帝的應許
以色列人因上帝應允他們的禱告而獻上感恩和讚美的祭。
聖殿就是他們的生命與上帝接觸的重心。
但此刻對詩人來講,回到聖殿去敬拜神似乎是一件無可能發生的事。
他已經有一段頗長的日子經歷不到與神親密之接觸。神似乎離他很遠很遠。
當他想起昔日他帶領會眾一同在聖殿守節,那興奮熱鬧的場面,他就更難過。
這種情況連敵人也察覺得到,因而譏笑他「你的神在哪裏?」
這句充滿敵意又深具破壞信心的話。言外之意是:指詩人所信的神若不是無情地毫不關心他的死活,就是根本没有神的存在。
這真是令詩人感到痛苦難堪而又無言以對。
就惟有以眼淚當飲食苦不堪言。
詩人面對著:國破家亡、離鄉別井、受人欺負、寄人籬下、不能與自己的百姓在聖殿敬拜神,對他來講實在是有太多失去(lost)
但相信最大的損失/失去就是因找不到上帝而感受到那份乾渴。感受不到衪的臨在。似乎神離他很遠。這也是今日很多基督徒的經驗。今日,我們生活在現代化和科技進步的時代往往與神的方式有很大的差距今天我們都講求效率和方便。按一下按扭->交功課、找資料、買東西
但原來神並不是一副機器任人控制。神完全不受人的規範。
甚麼事會令人感到心靈的枯乾?
忙碌的工作(壓力)
趕急的生活節奏
平淡單調的生活
身體疾病
失去(朋友,親人)
動盪不安的環境
若我問大家的心境如何?
有否感到枯乾? 知否原因在那裏?你又怎樣面對這情況呢?
亞摩司書8:11 人饑餓非因無餅,人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又或者今日我們不會問神「你在哪裏?」多的是神問我們「你在哪裏?」
II 被淹没 (V6-10) <我的神在哪裏?>
現在我們要看第二幅圖畫 (V6-10)
在這裏詩人啤我們一幅很不同的圖畫,就是他落在深水裏,都是同水有關的,但與第一幅形成一個好強烈的對比。
第一幅:詩人把自己的心田繪畫為龜裂,枯乾(無水)
第二幅:卻描述自己身陷大水裏
瀑布深淵和波浪都比喻所受的痛苦。
詩人的內心好像被厚厚的烏雲掩蓋著,他的心也像跌進「深陷的淤泥中」,越掙扎也就越深沉下去一樣。他不單只覺得神已忘記了他,甚至神己丟棄咗他。
詩人的哀哭仍然是環繞着這一句責問的話:「你的神在哪裏?」但今次不是由別人發出,乃是來自自己內心的響聲:「我的神在哪裏呢?」。
例:唐慕華 Marva Dawn她是一位神學家、教育家、作家
2009年她寫了一本書《在軟弱中享安好》
她在書中提到2008年 那時,她剩下一隻腳和一隻眼,幾個月之後
更確診患有癌症對她來說是終極的致命一擊,她形容自己好像被洪濤過她身般
她覺得很難相信神,當時,若不是神為她預備了很多關心她的親人,她真是站不住了。
III 活水的泉源 (43:1-4)
首先,我們會留意到一個很明顯的轉變,就是詩人從回憶和自述中進到向神發出呼求。從哀怨神似乎是隱藏了的聲中變為請求沉默的神作為他的審判官。
詩人是直接向神說話,他求神為他伸寃。他求神作出裁判,來伸明敵人的譏笑和辱罵是錯。上帝並没有離開他、忘記他、放棄他。
從他的祈求中,他對神慢慢恢復信心,他相信上帝是永活的,他相信神的亮光和真理,會引導他,終有一天,他會再有機會與眾信徒在聖殿敬拜神。
這一段似乎詩人要帶出他已恢復對那永活的神的信心,有如找到活水的泉源一般充滿著盼望,並且要向敵人和自己宣告<我的神在這裏>
轉淚點在那裏呢?->就在每一段的副歌
詩人向自己的心說話,鼓勵自己提醒自己,不需要成為情緒的無助受害者,
不要讓自己的的感覺主宰你。
引導自己:
要仰望那永活的神
仰望=是一種耐性及充滿希望的等待,等待神的行動
告訴自己,讚美的日子終於會來臨
雖然,什麼時候來臨,那是照神的時間,不是你自己的時間。
結束的例子:當我知道大哥離世的消息後,我有一整個星期的時間,午飯後在房間祈禱,向神傾訴我的苦情最後,我似乎聽到祂對我說:「我明白」
這一句話對於我來講就是「神的笑臉」。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
|支持節目製作/事工經費 。。。 

https://www.vinemedia.biz/support-us
獲贈見證VCD或《愛。創作》CD
抬頭請寫: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或 「葡萄樹傳媒有限公司」。寄回:香港尖沙咀郵政信箱91243號
直接存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戶口 「534-868740-001」
※ 請將入數存根電郵、傳真至:admin@vinemedia.org / (852) 3007 0735
※ 或將入數存根拍照並註明奉獻者姓名、聯絡電話、地址 WhatsApp 至:6492 5051 或 WeChat/LINE ID: VineMedia
:: 港幣一百元或以上之奉獻,憑收據可申請減免香港入息稅 ::
香港註冊免繳稅的非牟利機構──牌照號碼:91/0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