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爸爸在女兒出閣後的轉變。
人間斷捨離
女兒結婚後,陸陸續續把私人物品搬到新居;然而還有不少衣服、日常用品,甚至兒時玩具留下來。我和太太首要處理的事情,是把她留下來的東西分類,有用的東西擺放好;沒用的東西轉贈有需要的人或棄掉。我們執拾這些東西,不時勾起女兒的童年趣事。這樣的衣物整理工程,竟然花了我們不少時間。
後來我們一同回港旅行,我有一兩天暫住年老雙親的家裡,發覺他們家裡堆積著形形式式的雜物。本來寬敞的空間,卻充斥著大包小包的舊衣服和各類電器用品。他們保留這些東西是為了愐懷過去美好的時光,也許「擁有」的感覺能幫助他們消除面對未來的不安。
原來人慣於躲藏在自我世界裡,會失掉尋求改進的意識。這次回港,我在書店發現一系列的暢銷書籍,都是以「斷捨離」為主題。有些是關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也有更多關於家居的收納術。「斷捨離」原是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註1)提出的簡樸生活哲學,主要思想是重新整理家居環境,以致獲得更寬廣的心靈空間。「斷捨離」是一種減法思維:「斷」,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是捨棄囤積的舊物;「離」,要脫離對事與物的執著。人們因著重整生命的優先次序,釐定生活的實際需要,扔掉看得見的雜物來改變看不見的心靈。
有一本以「斷捨離」為標題的書籍,是關於家居收納術(註2),作者中山真由美列出50歲以後邁向理想生活的方式,其實這些提示富有啟發性,試撮要如下:
- 重拾獨立的時間和空間,體驗人生新面貌。
- 篩選真心喜愛和需要的物品。
- 告別過去覺得「捨不得」、「好可惜」的自己。
- 控制用品數量,避免重複購買。
- 根據使用頻率,調整物品收納位置,避免耗時尋找。
- 不要留下物品,造成他人收拾的負擔。
回到多倫多後,我開始每天抽一點時間整理家居雜物。首先由工作室開始,把不需要的書籍和舊雜誌拿走,接著是整理案頭的東西;然後是處理陳年文件,最後是執拾寢室的過時衣物。整理出來的物品,竟然有十數袋以為「捨不得」的東西。空間整理後煥然一新,心境也開朗起來,反思的結論是:
- 簡約生活由擁有一個明確生命目標開始,然後按著目標定下生的活優先次序。
- 每天必須下工夫把日用品分類收納,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 多思考,想想甚麼才是值得擁有的東西?物質、財富、名利、激情?
- 多閱讀,擴闊心靈空間。
誠然,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其實不需要太多。「擁有」並不代表快樂,執著過多的東西是一種纏累,「斷捨離」是一種醒悟。人間最快樂不是擁有;而是在擁有中作出取捨,珍惜你能擁有的一切,並感恩地活出不一樣的生命;更重要是懂得感謝厚賜百物的父神,讚美祂的厚愛。(註3)
註
- 山下英子,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
- 中山真由美 著,陳令嫻 譯,《50歲後的斷捨離》,台北,太雅出版社,2018
- 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贊你。(詩63:3)
簡約生活
- 定下生活優先次序
- 把日用品分類收納
- 多思考
- 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