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升級工程進行中,期間或會有中斷和不穩定的情況,請諒解,謝謝!
Vine Media
主頁 | 關於我們 | 支持我們 |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 網站連結 | 手機網站 | 設定為首頁
简体
網上電台 隨想隨筆 信仰見證 認識真理 音樂分享 教會講壇 創意短片 聖經靈修
 
梁永善牧師

1979年   建道神學院神學學士 B.TH.
1986年   信義宗神學院道學碩士 M.DIV.
1999年   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D.MIN

梁牧師於1986年至大埔開荒,建立基督教銘恩堂。其格言為「抵死有餘」,意即盡用時間,把握每個機會服侍神、傳福音,即使有一天離世也無憾。牧師著重講道教導,信息莊諧並重,深入淺出,針對時弊,信仰與生活結合,會眾藉此獲益良多。

  牧師熱愛群羊,視青少年如兒女,成年肢體如弟妹,甘心服侍,善於輔導,為其解決問題、助他們面對困難、與他們並渡困厄,與教導肢體要彼此相愛相顧。牧師看重福音使命,身體力行。現今仍進入區內基督教學校團契帶領學生歸主。替不同小組帶領查經,並建立了兩間分堂及科學園福音事工。

蒙神恩領,牧師在大眾傳媒上能為主作工,除了為不同傳媒機構拍攝節目外,每週更為時代論壇作網上廣播,因應不同時事問題作出回應。
Bookmark and Share  
  主頁 » 隨想隨筆 » 梁永善牧師 » 擇誰而侍

  擇誰而侍 (梁永善牧師)
其他文章


擇誰而侍
路10:25-37

教會應著重栽培、關顧,這是適切教會的需要。我們更希望全民皆兵、投入事奉,我們鼓勵弟兄姊妹們加入不同的事奉崗位去服侍,但當然這是我們主觀的願望,事實不一定所有人均會如此。我只冀望會友找到自己的崗位、應有的責任而盡責之。

一段經文很想與肢體分享,希望可以藉此幫助我們了解聖經外,更渴望能使一些人醒覺自己原來有未完成的責任,有些人已經盡了他的責任而不必內疚。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不少人很熟悉,但可會想到我們要去關心、去愛我們週遭的人,從某角度是對的,然而是否真的能如此呢!讓我們詳細去探索。

背景

那時有一位律法師要試探耶穌,找出耶穌在教導上有甚麼錯漏而針對之,他問怎樣才可以承受永生,主告之律法的總綱,「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愛神、愛人、愛鄰舍如同自己;神只有一位,愛神是目標清楚,表面容易辦到──敬拜、奉獻便可以表達出來了。但他挑戰耶穌「愛鄰舍」──怎樣界定誰是我們的鄰舍呢?若每一個人我們均要去關心、去扶助,那麼耗盡我們一生也未能完成這使命,因此這律法師便想藉此挑戰耶穌。

比喻

主講了一個比喻,一個人由耶路撒冷下耶利哥──耶路撒冷在高地,耶利哥是低地,因此便用「下」到,但這路是迂迴、常有盜賊出現,因此這比喻是有真實的背景。他被打劫後,倒在地上身無財物且傷重但卻沒有人去理會──包括祭司、利未人,他們是熟悉律法並教導子民的,可惜他們沒有理會,當然這也指出我們不要單講理論,乃要實踐所教導的;反之是一個他們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去扶助那受傷的人,他身體力行──醫治他、扶他,讓他乘自己的坐騎並帶他到客店讓他居住,並交下二錢銀子──一個普通工人兩天的工資,這足夠在客店住上兩週,那撒瑪利亞人更答允會回來,若住宿費超出此數額他會支付的。講完這比喻後主問了一個問題:「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路10:36),主將「誰是我的鄰舍?」的問題轉成「誰人是有需要的人的鄰舍?」那律法師回答說:「那位憐憫他的人是其鄰舍。」主便說:「你照樣去行吧!」

解讀

主沒有說負傷的人、有需要的人就是我們的鄰舍。若簡單的說每一個人均是我們的鄰舍是很簡單、很徫大,但我們真的能愛每一個人如同自己嗎?若如

此,我們永遠是會應接不暇,難以承擔這些責任,我們能生存下去嗎?

不知你會否覺得作基督徒很辛苦呢!特別一些教會給會友很大、很沉重的壓力,甚至一些人因此而放棄了他所信的。辛苦不在於我們相信神、事奉祂、盡信仰的本份,而在於因信神後隨之而來一大堆沒完沒了的要求──要熱心追求、讀屬靈書籍、除參加主日學、甚至要上神學院延伸課程、關心社會大事、懂得輔導、能分辨哪些是異端邪說……面對教會不同的事工發展似是沒完沒了,累得很。

甚至我們若出席一些不同機構舉辦的異象分享會,我們會對中國大陸、柬埔寨要有負擔,我們要對賭徒、工人、學生工作有責任。幾乎每個異象分享會均會告訴我們一些不可或缺的信仰要素,一些原不為我們所知的服事但卻似是基督徒必要承擔的義務,這會使我們心存內疚之餘又要滿足作基督徒條件而疲於奔命。他們使我們有一觀念「基督徒欲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便應博施濟眾、普渡眾生、捨己身叫人焚燒!」但這可以嗎?到底鄰舍有沒有範圍的呢?

我可作誰的鄰舍?

主耶穌並沒有為鄰舍設下一個定義,若祂指出哪些人定是我們的鄰舍,那麼若一些不達到這標準的人便不會是我們的鄰舍那就簡單得多了,神是不會如此作。正如:孝敬父母是一個方向、目標,當然也是誡命,卻沒有指出甚麼行動才是達到這誡命,然而律法主義者卻為此定下規則、規矩。神清楚每人有不同需要,亦有不同的表達方法,故不會死板一塊規範我們。

愛──是由感情表達,若指定要去關心某些人,這便成為了責任與要求,這也是難以承擔的。

今天我們要問自己我樂於成為哪一個人的鄰舍?甚至我要定意找出自己要作誰的鄰舍。

短暫性的鄰舍

聖經很清楚的說:神愛世人,但並沒有要求我們愛全世界的人,我們是愛不起的,我們根本不能用客觀的需要來鑑定自身的責任。整個世界均著火,到處救火只會引火自焚。故此有時候我們面對一些有急切需要的人我們可以作短暫性的鄰舍,主帶出:當一個有需要的人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否「動了慈心」?是否「憐憫」他?我們自己願意作哪一個人的鄰舍呢?我們絕不能冷酷無情。而這種鄰舍是較容易作,也不會付太多代價,故我們不應塞著憐憫的心。

長期性的鄰舍

我們要找出我們的崗位,找出神給我們的託付而安於本位。我是對教會有愛、有責任的承擔,而我個人力量有限、時間有限,我怎也做不了所有的,故有選擇性。

我們要問的乃是:哪些人是我願意全然委身、願意為他們哭、願意為他們笑?願意為他們不計較個人利益而甘於服事?──如那好鄰舍。神給我們甚麼異象?甚麼感動?甚麼方向?不同的基督徒有不同的承擔。

偉大、滿有智慧的神將不同的異象放在不同的人內心中,只有祂才能全面兼顧大局。我們所作的乃是忠於神託付,義無反顧地承擔神分派給自己的異象。我們要貫徹自己的異象,耗盡個人所有時間與精力去完成,而無須為自己不能承擔的、不是自己承擔、不強的能力或負載力不夠的事而內疚。

我這樣說不是要我們逃避責任,反之是我們要確切找出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除了自己所處的小天地外還要關心哪些事、哪些人?甚麼是我們要為之扎心、為之禱告的對象?甚麼是我們兌現「愛鄰舍如同自己」的地方?

我們若在小事上忠心,神自然會使我們承擔更大的責任,我們不是要恆常不安於位、東張西望、左做些、右做些,以致我們一事無成!

現實

我不會逼自己全面兼顧整間教會(甚至六間教會)及全世界的教會,但我會忠於神給我傳福音及宣講的恩賜與事奉。

我不會要求與每位會友均有深交、分享,但我知會友有需要我一定關心、盡力協助。

我不會要求教會不能有無形的小圈子,現實我們有自己的背景、關係、性格而會自然湊成一群;我不會要求會友「博愛」,每一個人我們均有均等的愛,這是絕不實際的。我只要求我們不死守圈子,可以容納新的人融入,不會不理會週遭的人。

我不會要求每一個人加入團契──但卻希望我們有靈伴,可以在我們生命路上彼此扶持、關心、分享。

我不會妄求每一個人均要參加教會舉辦的所有課程,但卻渴望會友有個人追求成長計劃,按自己的需要去學習。

我祈禱我們每人均會反省──我的責任、我的負擔,我會作誰的鄰舍?若我們能有此負擔,特別一些人有負擔去關心他人、新人,那麼我們發揮所長,這便使自己及教會成長。

今天願肢體們能找出我們生命、生存的意義,「未盡全力,怎麼可以消沉」?讓我們能愛、關心,使這冰冷的世界得到溫暖。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作者:梁永善牧師


未有回應

 

Copyright © 2006-2024 The Vine Media Organiz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